
银行股市场表现 - 7月10日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突破前高,创历史纪录,年内银行个股最高涨幅超35% [1] - 银行指数(886052)年内累计涨幅超20%,青岛银行、浦发银行等个股涨幅超35%,民生银行、江苏银行等涨幅超30% [4] - 10只银行主题ETF年内累计涨幅超20%,7月10日单日涨幅均超1% [5]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 - 银行资产具备估值吸引力、高股息率(普遍超4%)和防御属性,在高息环境下成为避险选择 [2][6] - 宏观经济筑底和政策托底背景下,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提供"低波动、高回报"特性 [6] - 2022年后资金从房地产转向红利资产,银行股因低估值、高现金流、高ROE成为替代选择,夏普比优势显著 [7] 公募基金配置现状 - 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板块配置比例仅3.2%-3.75%,较沪深300基准低配9.92个百分点,潜在增量资金空间超2000亿元 [3][8][9] - 公募重仓银行股总市值1723.48亿元,占基金净值比0.54%,招商银行(686.5亿元)、兴业银行(297亿元)、工商银行(111.98亿元)为前三大持仓 [5] - 银行主题ETF规模较小,仅华宝中证银行ETF超100亿元,全市场10只产品年内净流入55亿元,远低于红利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 [9] 未来配置展望 - 银行板块因弱周期性、坏账率持续改善、股息率优势及估值修复潜力,有望吸引长期资金 [10][11] - 2025年6月多家银行被调入沪深300等指数,业绩基准约束或推动公募低配比例回升 [11] - 保险和资管等长线资金流入形成低波动正反馈,筹码结构优化强化股价稳定性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