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控”的充电宝

充电宝行业危机核心观点 - 充电宝行业爆发大规模安全危机,涉及罗马仕、绿联、倍思、小米等多个头部品牌,产品3C认证被大面积暂停[1][2] - 危机根源在于行业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妥协,使用低质量电芯和原材料[5][6][7] - 不合格率从2020年19.8%攀升至2023年44.4%,安全性能恶化明显[14][15][16] - 危机已从行业问题升级为公共安全问题,影响航空运输等多个领域[2][20][21] 危机深层原因 价格战与成本压力 - 罗马仕20000mAh充电宝价格从2021年129-149元降至2024年69元,逼近50-60元物料成本线[5] - 供过于求导致厂商持续压价电芯采购,电芯厂为维持订单在用工用料上节约成本[5] - 行业普遍使用B品电芯(有轻微瑕疵的次级品),性能、可靠性和循环寿命不及A品[6] 原材料问题 - 罗马仕承认召回因"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安克创新指出供应商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8][9] - 劣质隔膜材料易导致锂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和燃烧风险[9] - 碳酸锂价格高位期可能促使厂商使用低成本工业级碳酸锂替代高纯度电池级材料[12] 供应链管理缺陷 - 安克创新2024年9月已发现产品存在燃烧风险但未彻底解决,显示质量管理漏洞[13] - 主要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被曝质量问题,投资额达2亿美元却出现原材料违规变更[9][11] - 行业普遍缺乏逆向回收体系,召回产品处理困难[20] 危机影响与应对 市场影响 - 罗马仕等品牌产品在淘宝、京东等下架,销售渠道受阻[18] - 快递公司暂停揽收召回充电宝,召回流程陷入停滞[19] - 美国市场已报告19起火灾爆炸事件,造成6.07万美元财产损失[21] 监管反应 - 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或被召回充电宝登机,多地机场执行"禁携令"[2][21] - 3C认证规则调整:从"企业送样"改为"生产现场抽样",提高检测真实性[22][23] - 认证暂停最长3个月,逾期未整改将撤销证书,影响企业持续经营[22] 行业反思 - 过度价格战和内卷最终反噬行业,损害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24] - 供应商选择逻辑需改变,不能仅追求低价和认证通过[24] - 头部企业面临生死危机,为全行业敲响警钟[24] - 旧有生存法则已失效,行业需重建健康发展模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