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卖课、算命、利益输送……深圳证监局通报私募乱象
券商中国·2025-06-23 05:04

私募基金行业乱象 - 深圳证监局指出部分私募机构偏离主业,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业务,如销售伪金交所产品、提供咨询服务、居间服务、销售投资标的公司股权等[1][2] - 有股权类私募机构因增量业务不足,与房地产企业签署《承销协议》,向自然人投资者推介伪金交所发行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计划,收取150余万元咨询顾问费[2] - 证券类私募机构通过自媒体销售"投资课程"及向券商推荐客户获取返佣,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占收入比重极低[3] 违规利益输送行为 - 债券私募机构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如投资经理与券商从业人员商定由私募基金承接指定城投债并收取报酬[4] - 股权类私募机构违反合同约定,以"融资顾问费"、"投资顾问费"名义向在管基金收取大额资金且未披露[4] - 证券类私募机构运作在管基金与高管自有资金进行"高买低卖"债券交易,价格显著偏离第三方估值[5] 违法犯罪活动 - 部分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设立数十个未备案有限合伙企业公开募资并保本保收益[6] - 有机构采用"卖壳"方式出让实际控制权,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提供便利,法定代表人领取"代持费"[6] - 证券类私募机构利用私募基金开展场外配资,出借账户用于股票期货交易并收取保证金和利息[7] 监管要求与措施 - 深圳证监局要求私募机构聚焦主营业务,不得开展与私募基金相冲突或无关的业务[8] - 强调加强合规内控,健全利益冲突管控机制,杜绝利益输送行为[9] - 明确要求严防非法集资、非法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出借管理人资质或账户[10] - 深圳证监局表示将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严肃问责违法违规行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