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政策在奔跑中调整姿势
财富FORTUNE·2025-06-22 13:0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动态 - 官方确认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未提前终止,第三、四季度将陆续下达1380亿元中央资金,全年中央资金安排达3000亿元(比去年翻番),1-4月已下达1620亿元[1] - 补贴资金结构包括: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占比90%)、地方配套资金(占比10%)、部分地方额外安排资金,当前全国资金使用进度达50%[1] - 政策带动效果显著:1-5月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去年全年,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家用电器类增53%,通讯器材类增33%)[2] 政策执行中的结构性矛盾 - 资金消耗速率超预期:6月单月补贴支出或突破500亿元,上半年累计消耗占比或达70%,重庆12亿元家电补贴已告罄,河南等人口大省逼近预算上限[2] - 套补漏洞显现:汽车行业出现"零公里二手车"虚构交易链条套补,家电数码领域存在补贴与促销混同宣传、设置多重消费门槛等价格误导行为[2] - 区域分配不均:广东、江苏通过限量发券或线下核销等柔性措施维持政策延续性,与其他地区形成差异[2] 政策调整与监管强化 - 商务部将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方案,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防套补骗补[3] - 国家发改委简化补贴申领流程,商务部构建"补贴额度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资金动态平衡[4] 政策长期挑战 - 财政压力增大:3000亿元补贴资金池见底,产业转型配套滞后(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车企价格战加剧行业囚徒困境[5] - 政策过渡性特征明显:需平衡消费市场热度与财政风险、产业升级速度与市场扭曲防范,市场内生动力接续能力待检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