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切换背景 - 2020年12月财政部修订印发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被视为中国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4] - A+H股上市保险企业如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等已于2023年实施新准则 [4] - 行业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有27家寿险公司执行新准则 [4] - 2026年1月1日为所有保险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最后时间节点 [4] 新准则核心特点 - 更偏重投资人视角 有利于股东掌握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结果 [4] - 对收入确认原则进行较大调整 但对总资产 总负债等关键指标影响较小 [6] - 采用"即时利率"替代"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负债评估 [9] - 首批10家大型上市保险公司转换总体平稳 市场反应良好 [7][8] 实施难点分析 - 中小险企面临历史数据不足 人才短缺 信息系统改造成本高等挑战 [8] - 会计准则切换成本普遍在千万元以上 产品越多成本越高 [8] - 利率敏感度增加可能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 对中小险企压力更大 [9] - 首批切换企业在技术成熟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8] 政策调整内容 - 允许确有困难的保险公司申请暂缓执行 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提交说明 [2][12] - 为非上市企业提供简化处理选择 涵盖分组确认 计量 列报等环节 [14][16] - 简化处理聚焦能降低实施成本且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事项 [15] - 已提前执行新准则的保险公司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书面报告情况 [13] 行业影响评估 - 新准则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8] - 实施难度可能导致部分中小险企偿付能力触及监管红线 [9] - 简化处理是兼顾成本与效益的过渡安排 对行业整体影响有限 [15] - 国际经验表明IFRS 17实施过程中仍需技术细节调整 [15]
可暂缓执行或简化处理!中小险企会计准则切换迎“喘息”
经济观察报·2025-06-13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