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产业转型政策背景 - 城投平台长期承担城市开发、基建投资等重任,但近年受35号文分类监管、47号文债务管控等政策影响,叠加"355"指标要求,行业面临业务收缩与债务压力倒逼转型的局面 [1] 公司债"355"指标下的政府补贴细节 - 指标要求:政府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超过50% [3][4] - 调节方法包括:前期差错更正、财政补贴市场化认定(需分析补贴对象是发行人还是使用者,挂钩业务服务量或穿透至底层使用者)、灵活运用计算公式(如两年平均值或合计值占比) [4] - 报表调整案例显示,其他应收款净额调整影响资产小计-20,000万元,未分配利润调整-15,000万元 [3][4] 城建类收入与市场化收入认定标准 - 指标要求:城建类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超过30% [5][7] - 认定关键:业务是否政府指派(付款单位性质)、商业合理性、区域分布(集中区县或跨区域) [7] - 建筑工程业务市场化条件:非政府指派招投标、付款方非政府部门、业务区域分散 [7] - 城投贸易收入需按《3号指引》披露客户/供应商关联性,按商品控制权判定收入确认方式(总额法或净额法) [9] 表内资产整合要求 - 指标要求: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 [10] - 城建类资产定义:拟开发土地、待结算代建项目、应收/预付政府关联方款项 [10] - 其他应收款调节方法:科目重分类(如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签署资产租赁协议 [11] - 存货市场化核心:土地需缴纳出让金且用途明确(如商服/住宅),可变现能力不依赖政府回购 [11][12] 实操案例与课程内容 - 案例涉及建筑施工(江阴城市发展)、科创投资(吴江东运)、园区租金(合肥恒创)等6类转型主体 [17] - 课程涵盖收入结构优化、资产整合路径、现金流测算等12节内容,结合35号文、47号文新规解析 [14][16]
城投转型怎么转?6种不同类型的首发主体案例解析
梧桐树下V·2025-06-07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