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再谈AI六小龙
虎嗅APP·2025-06-01 08:55

AI六小龙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AI六小龙(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已缩减为"AI四小强",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因技术团队动荡和战略调整掉队 [1][4][7] - 剩余四家公司面临商业化困境、技术迭代放缓及大厂竞争压力,融资活动几乎停滞 [5][7][10] - 开源模型DeepSeek的崛起冲击了六小龙的闭源技术路线,OpenAI的估值增长(3000亿美元)凸显行业差距 [12][14] 行业格局变化 - 六小龙分化:零一万物转向应用层并放弃AGI研发,百川智能专注医疗垂类但基础模型停更 [1][4] - 技术迭代放缓:智谱AI最新模型为GLM-4-32B-0414(2025年1月),月之暗面Kimi1.5热度被DeepSeek R1压制,阶跃星辰1月更新6款模型后无动作 [5] - 商业化对比:OpenAI付费用户达100万,2025年预计收入127亿美元(同比+200%),六小龙未公开营收数据 [9] 竞争压力 - 大厂入局:字节、阿里、腾讯投入百亿资金扶持AI应用,美团、小红书自建大模型团队,六小龙先发优势丧失 [10][11] - 人才流失:零一万物高管曹大鹏、戴宗宏、谷雪梅离职,百川智能联创陈炜鹏、焦可出走,智谱AI视频模型负责人加入字节 [4][16][17] - 技术路线争议:开源模型(如DeepSeek)成为主流,杨植麟曾称"开源落后于闭源"的观点被现实挑战 [12][14] 未来挑战 - 融资困境:2024年下半年起除智谱AI外几乎无新融资,行业转向具身智能和Agent领域 [7][20] - 历史教训:AI 1.0时代的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因商业化失败和大模型冲击裁员,四小强或重蹈覆辙 [7][23] - 市场预判:李开复称中国市场最终可能仅剩DeepSeek、阿里、字节三家大模型提供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