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司晓:大模型时代,内容产业智变新浪潮

大模型技术对文化内容产业的变革 - 大模型技术从"工具赋能"跃升为"生态重构",推动文化内容产业从"专业主导"向"全民共创"跨越,加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22年底ChatGPT面世后,Midjourney、Gemini、Deepseek R1、Grok3等主流大模型密集发布,技术以"天"为单位进化 [2] - 文化内容行业成为智能实践的先锋领域,传媒、游戏等板块对大模型的应用程度在十多个不同行业中处于中上游位置 [2] 多模态技术突破 - 腾讯混元文生图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混元图像2.0支持边输入文字边实时生成图像,大幅优化用户体验 [5] - 文生视频领域进步明显,主流模型如混元、可灵、谷歌Veo3逐步解决手部穿模等画面缺陷,生成视频的连贯性与物理模拟能力显著增强 [5] - 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2.5版本总参数量提升10倍,能够实现超高清的几何细节建模,结合家用3D打印机可制作原创玩具模型 [5] 大模型的理解与交互能力 - GPT-4o大模型具备基于视觉与推理能力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识别物体类型和数量 [7] - 谷歌Project Astra可通过眼镜或手机指导日常操作,与现实世界实现更自然交互 [7] 内容生产范式革命 - 大模型降低表达能力门槛,用户无需专业学习即可创作复杂形态内容,创意变得易得 [11] - 阅文等平台可能形成"千人千面"的创作模式,读者可主动"许愿"剧情发展 [11] - AI平权时代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创意与表达供给量趋于无穷大,催生"超级创作个体" [11] 行业应用案例 - 上海民族乐团与腾讯音乐合作打造全国首台国乐AI音乐会《零·壹 |中国色》,实现生成内容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 [12] - 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制作AI短片《电火花之舞》获麻省理工学院AI电影节最佳叙事奖 [12] 技术可信与普惠 - 腾讯与出版机构合作构建出版智能体,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知识服务"智能体提供权威医学解答 [16] - 微信读书升级"AI问书"功能,快速定位生僻古语出处并展示相关图书链接 [16] - 腾讯开展"云游敦煌""云游长城""数字藏经洞"等项目,推动科技活化传统文化 [16] 文旅创新实践 - "探元计划"推动前沿技术与文旅应用场景匹配,如香港九龙城数字化项目融入专家级智能体,提供游戏化交互体验 [17] 知识管理与服务 - 腾讯研究院搭建AGI知识库,通过"人工+AI"方式每日整理全球AI资讯,生成内容更具可信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