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端研发实践与突破 核心观点 - AI前端研发需找到合适切入点,否则可能适得其反[2][8] - AI辅助编码带来思维转变:从人工编写AI优化转向AI生成人工检查[5][9] - WeaveFox智能研发体系通过三大方向(图生代码/意图生码/AI质检)实现效率提升,实测复杂场景效率最高提升5倍[4][29] 技术突破方向 图生代码 - 直接输入设计图生成生产级代码,跨端技术栈复用模型,10秒生成Claude官网级代码[10][24][25] - 基于蚂蚁多模态基座模型,强化细粒度Query Token位置编码,支持2K分辨率数据窗口[13][15] - 建立UI IR标准,覆盖60+ GUI语义单元,支持Vue/鸿蒙/安卓等多框架一键切换[22] - 对比Claude-3.7-Sonnet等模型,在SVG处理等细节优化上具有显著优势[25] 意图生码 - 推出L3级意图生码智能体,固化研发场景效率优势,解决对话式编程工业化难题[26] - 支持多语言处理/单侧覆盖/用户埋点等复杂场景代码生成[26] - 开放API/WebUI/IDE插件等多种接入方式,兼容MCP协议标准[26] AI质检 - 复用多模态能力分析需求与交付成果差异,自动修复代码提升品质[28] - 500+前端工程师参与验证,累计生成100万行代码,科学论证效率提升2.7-5倍[4][29] 行业落地进展 - 已在阿里/蚂蚁投产,设计图交付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4] - 公有SaaS版测试中,计划通过蚂蚁开源社区开放模型训练工具链[31] - 类比"一体化压铸"技术,提供跨端技术栈自由切换能力[31] 数据表现 - 效率提升:常规场景2.7倍,复杂场景5倍[29] - 代码生成量:累计100万行[4] - 行业活动影响力:中国AIGC产业峰会线下观众超千人,线上直播320万+观看[4]
10秒生成官网,WeaveFox重塑前端研发生产力 | 蚂蚁徐达峰@中国AIGC产业峰会
量子位·2025-04-30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