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轮科技行情背后的驱动因素
淡水泉投资·2025-03-17 01:05

创新周期 - 中国科技板块正迎来历史性创新周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共振驱动增长新范式,AI产业在政策端、技术端、需求端形成共振,五大产业链环节初步具有全球竞争力并形成商业闭环 [4] - 大模型领域,DeepSeek通过动态稀疏注意力机制等技术实现训练效率提升,其开源生态和低成本优势(边际成本仅为美国1/8)打破西方技术垄断,API调用价格降低到竞争对手的1/13,带动国产大模型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4] - 算力芯片领域,头部企业先进制程逐渐成熟可用,华为昇腾及其它国产算力企业订单排产饱满,研发上正在努力追赶海外竞争对手,自主可控产业链逐步完善 [4] - 中国科技巨头凭借数据、资本、场景资源,正在复制OpenAI与微软的协同模式,头部互联网公司未来三年AI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去十年总和,字节跳动通过TikTok全球化场景反哺AI训练,形成"应用反哺技术→技术扩大场景"的强者恒强格局 [5] 盈利周期 - 科技行业的业绩周期向上与创新周期共振,由内生业绩修复、AI技术迭代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共同驱动 [8] - AI硬件从2023年开始需求爆发式增长,业绩持续性超预期,2024年供应英伟达链条光通信的三家主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接近200% [8] - 2025年国内AI算力投资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拉动国产服务器、光模块、PCB等配套产业企业订单排产饱满 [8]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从30%提升至50%,订单可见度延长至2026年 [8] - AI手机、AIPC等终端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IDC预测全球智能手机AI功能渗透率达到29% [8] 云计算与应用 - 互联网头部公司的云业务、运营商云加速AI基础设施投入,基础设施投资为AI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0] - C端应用爆发,元宝接入DeepSeek后功能升级,豆包个人助理用户量突破亿级 [10] - 场景扩展,AI+机器人、AI+智能驾驶、AI+手机/PC等端侧应用等新兴领域打开万亿级市场 [10] - B端赋能,AI+医疗、AI+金融、AI+教育等案例证明降本增效价值 [10] - 龙头互联网厂商、龙头车厂商的独有数据将定义模型的边界,成为更加独占的商业护城河 [10] 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技术随着AI进一步迭代,渗透率在24年超过10%的临界点 [14] - 头部企业将自动驾驶技术下沉到10-20万车型,华为等新势力加速推出端到端自动驾驶,特斯拉FSD明确入华将带来鲶鱼效应 [14] - 政策端鼓励自动驾驶发展,Robotaxi试点区域拓展、自动驾驶牌照分发,预期未来三年自动驾驶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状态 [14] - 智能驾驶龙头有望进入收获期,带动产业链例如感知、芯片等环节订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14] 传统电子元器件 - 被动元器件(如MLCC、电感)、CIS图像传感器、存储接口芯片、模拟芯片等细分领域,受益于消费电子补库需求及工业自动化回暖,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普遍较好 [16] - 全球晶圆厂稼动率提升显示行业已经从低谷期走出,头部企业对半导体景气度表示乐观 [16] - 优秀中国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驱动盈利弹性,模拟芯片、SoC芯片等企业从消费电子类加速向汽车电子、AIoT等高毛利领域转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