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上升302.32%到309.30%,并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60亿元 [7] - 2025年1-2月合计销量43759辆,同比下滑42.88%,出现产销量连续下滑趋势 [9] 华为合作模式演变 -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催生鸿蒙智行品牌,实现从小透明向顶流的飞跃 [13][14] - 公司以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并出资115亿元收购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10%股权,从业务合作深化至股权合作 [28] - 华为鸿蒙智行资源分配紧张,余承东公开承认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车企需求 [20] 华为汽车生态扩张 - 华为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出"界"字辈品牌:问界(赛力斯)、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及尚界(上汽) [17][18] - 华为阵营汽车品牌超过20家,涵盖国内大多数头部品牌,资源进一步稀释 [51] - 奥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华为智驾技术,奇瑞捷途配备华为ADS 3.0,华为团队近300人入驻阿维塔科技 [31][32][34] 产品市场表现 - 问界M9连续11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级豪华车销量冠军,成为公司扛鼎之作 [38] - 问界M7和M5表现不及预期,受理想L7/L6等竞品冲击,曾出现月销量从2万辆跌至1万辆的情况 [42][43] - 享界S9销量持续低迷,今年1月跌破千辆;智界S7交付困难导致销量平平;尊界被市场吐槽 [55][57][58] 公司战略调整 - 赛力斯拟发行股份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获得问界超级工厂所有权,强化生产端控制力 [49] - 公司需面对豪华市场销量天花板及主流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挑战 [40][41][45] - 华为系品牌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性,其他合作车企的负面可能波及赛力斯 [54][62]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智驾技术获传统豪华品牌奥迪采用,标志技术输出模式突破 [31] - 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全面对决态势,产品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45] - 二三线车企与大型车企并存于华为生态,合作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61]
“失宠”的问界,开始被现实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