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基金科技战队:制造「工业化」星舰,穿越AI光变纪元
凤凰网财经·2025-03-22 10:16

核心观点 - 中欧基金科技研究小组预判国产大模型能力将逐步追赶并超越GPT-4水平,并在2025年达到GPT-o1水平,这一预判在DeepSeek问世后得到验证[3] - AI行业变化速度极快,对投研的全球性和时效性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景气度跟踪方法难以适应[3] - 中欧科技战队通过工业化组织样本应对AI快节奏:更早更广的行业覆盖、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协作、平等沟通机制[4] 投研团队建设 - 中欧科技战队建立了对AI行业更早更广覆盖的投研平台,称为"曲速引擎",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等专门研究员配置[5] - 科技领域在中欧指数产品布局占比较大,第一只指数产品是机器人、第二只是芯片、第三只是软件,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5] - 投研团队采用"勾稽关系"工作方法,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研究员相互验证,如光模块研究涉及上游光器件、大模型发展、半导体代工数据三个研究员交叉验证[7] 前瞻性判断案例 - 2023年中欧内部对机器人机会达成共识,提出三个投资关键要素:先发优势、端到端大模型能力、应用场景[6] - 杜厚良在2023年下半年就预判算力国产化将是未来科技领域最大变化,提出先进制造竞争格局集中和国产算力芯片市场空间新增两条逻辑[6] - 周蔚文2013年开始关注工业机器人,2014年重仓机器人股票,2023年提出人形机器人机会,预测2030年可能达到1亿台,再过五年可能10亿台[6] 投研协作机制 - 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冯炉丹擅长AI,钟鸣擅长智驾和机器人,刘伟伟和代云锋擅长算力,刘金辉擅长计算机,王颖擅长互联网,邵洁擅长端侧芯片[7] - 采用平等透明的沟通机制消除层级边界,鼓励分歧交锋,如冯炉丹与周蔚文就持仓展开讨论,刘伟伟在算力回调时基于不同观点做出投资决策[8] -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发现行业连续两年大幅跑赢市场后第三年超额收益概率降低的规律,作为投资参考[8] 投资理念 - 周蔚文强调洞见的重要性,认为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信息无法赚钱,必须依靠团队产生超越市场的洞见[10] - 投资既要抓住产业趋势也要关注长期价值,不轻易判断泡沫,而是先预期基本面变化[8] - 受《第五项修炼》、《惠普之道》影响,中欧基金倡导平等自由的组织文化,让洞见在团队中涌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