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起点锂电·2025-04-05 06:30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在实验室中展现出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企业积极布局 目标2025年推进产业化 2027年前实现小批量应用[1] - 丰田 日产 本田 现代 奔驰 宝马等国际车企及一汽 上汽 广汽 比亚迪等国内车厂已建立实验室和中试线[1] - 一汽计划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应用 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后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上汽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计划2025年底建成 一期产能0.5GWh 2026年实现量产[1] - 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 LG 松下对固态电池态度谨慎 未公开表态前景无限 研发进展多被市场追问后透露[1] 产能区域分布与政策支持 - 半固态电池产线主要由清陶 卫蓝 太蓝等初创企业建设 辉能科技在法国布局产能但因行业影响暂缓[6] - 清陶能源 卫蓝新能源 赣锋锂电 孚能科技 国轩高科等已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 放量增多后价格将下降[6] - 研发和中试线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四川 湖北 湖南 安徽 山东等中南部省份 北方集中于北京和内蒙古[6] - 湖北省武汉市提供研发补贴和人才引进政策 支持锂金属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开发 湖南省长沙 株洲通过低电价和土地优惠吸引企业布局[7] - 山东省目标2025年锂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重点支持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 乐陵市通过土地优惠和税收减免吸引金启航项目落地 淄博市将新能源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为卫蓝新能源提供土地优惠和税收减免[7][8] - 安徽省依托合肥 芜湖 蚌埠等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提供研发补贴 税收优惠及产业链配套支持 四川省和内蒙古通过低电价政策吸引企业入驻[8] - 清陶能源在内蒙古乌海布局10GWh固态电池电芯及PACK产能项目 投产后可辐射北方市场[8] 产能规划汇总 - 清陶能源在内蒙古乌海规划35GWh产能 成都15GWh[9] - 赣锋锂业在重庆基地规划一期5GWh产能 南昌基地10GWh[9] - 卫盛新能源在淄博基地规划100GWh产能 北京基地6GWh[9] - 辉能科技在台湾桃园基地规划2GWh产能 敦刻尔克基地产能未披露[9] - 合源锂创在湖北仙桃基地规划20GWh产能 淮安10GWh[9] - 金启航在山东乐陵规划20GWh产能[9] - 安高特电在湖南临武规划3.5GWh产能[9] - 聚源动力在湖北荆州规划15GWh产能[9] - 纳维智造在湖南长沙规划19.2GWh产能[9] - 万邦在四川眉山规划300MWh产能[9] - 中固时代在新疆乌鲁木齐规划2GWh产能[9] - 恒余能源在广东东莞规划20GWh产能[9] - 恩力动力在北京大兴规划GW级别产能[9] - 领新新能源在重庆规划20GWh产能[9] - 中科深蓝汇泽在江苏常州规划1GWh产能[9] - 四川安雅特在四川规划10GWh产能[9] - 高乐股份在浙江义乌规划2GWh产能[9] - 太蓝新能源在重庆规划2.2GWh产能 安徽淮南10GWh[9] 电池形态技术分析 - 固态电池包装方式存在圆柱 软包 方壳三种形态竞争 软包形态更适应锂金属负极和固态电解质放电膨胀特性[12] - 圆柱电池搭载锂金属负极易导致负极层显著膨胀 影响内部结构 方壳电池成组后冷却需利用金属外壳传导热量 电芯平铺后负极膨胀可能阻碍热量传递 降低能量密度或产生安全隐患[12] - 圆柱半固态电池有相关团队研发 金杨股份已送样4680大圆柱产品用于研发半固态电池 正利新能推出双重半固态大圆柱电池 比克电池基于原位固化半固态技术推及圆柱产品[14] - 诺达智慧研发圆柱半固态电池 采用耐500°C高温隔离膜 无可燃油离电解液设计 电芯针刺测试通过率100% 中比新能源认为半固态电池与圆柱电池结合有希望 但制作流程 电解质与电解液配比及接触界面等问题仍需改善[14] 电解质技术路线 - 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硫化物 氧化物 聚合物三种路线 大部分企业押注硫化物电解质 同时辅助开发聚合物和氧化物或采用复合电解质[16] - 欧阳明高院士指出2025年是固态电池关键年份 将确定主攻技术路线 日本计划2025年实现第一代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量产 但希望不大 中国电池企业以半固态过渡 需提升良品率 充电倍率 循环寿命[17] - 硫化物技术路线被大部分企业聚焦且投入持续增加 但多家企业多条腿走路 以硫化物为主 氧化物和聚合物为辅[18][19] - 卤化物电解质作为第四股势力受到关注 具有高电导率 优异形变能力和稳定性 但需克服湿度稳定性和负极界面问题 松下 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均有相关研究[20][21] - 正负极材料选择基本定型 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正极+硅碳/锂金属负极成为未来固态电池最佳组合[21] 企业技术路线汇总 - 宁德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清陶能源采用氧化物/硫化物复合路线[22] - 国轩高科采用硫化物/磷酸铁锂半固态路线[22] - 赣锋锂业采用硫化物/聚合物复合路线[22] - 卫蓝新能源采用氧化物/硫化物复合路线[22] - 辉能科技采用氧化物/硫化物路线[22] - 蜂巢能源采用硫化物/聚合物复合路线[22] - 弗迪电池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合源锂创采用硫化物/聚合物路线[22] - 金启航采用硫化物/聚合物路线[22] - 安高特电采用硫化物/氧化物复合路线[22] - 聚源动力采用硫化物/聚合物复合路线[22] - 万邦采用硫化物/氧化物复合路线[22] - 孚能科技采用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路线[22] - 吃锂科技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太蓝新能源采用氧化物路线[22] - 恩力动力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高能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中科固能采用硫化物路线[22] - 亿纬锂能采用硫化物/卤化物路线[22] - 南都电源采用氧化物/聚合物路线[22] - 鹏辉能源采用氧化物复合电解质路线[22] - 欣旺达采用硫化物路线[22] 投融资市场动态 - 固态电池在资本市场热度走高 电池ETF跟踪的中证电池指数中固态电池概念股占比近四成[24] - 车企和电池厂量产计划明确给投资者安全感 推动股价上涨 固态电池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24] - 市场炒作可能导致泡沫破裂风险 固态电池市场尚未成熟 概念多于实战 技术面临瓶颈 全球尚无能量产的全固态电池[25] - 一级市场融资新闻减少 头部企业如卫蓝 清陶2024年后鲜有融资信息 早期投资机构寻求退路 投资态度从积极转为观望[25] - 投资机构在高研发成本 长验证周期和不明朗量产时间下失去耐心 更倾向于投资初步验证的热门技术方向[25] - 一二级市场投资逻辑差异大 二级市场侧重快速盈利 一级市场需聚焦未来 固态电池未解决的痛点应成为一级市场重点关注领域[25] - 投资固态电池需关注企业技术水平 具备深厚技术的公司寥寥无几 建议押注头部电池企业及高校背景强大的初创企业[26] 行业总结与展望 - 固态电池竞争涉及材料 设备 电芯制造端 需消耗大量精力和财力 真正放量(哪怕是半固态)是让市场信服的根本方法[28] - 半固态电池保持圆柱 方壳 软包三足鼎立 全固态电池出现后软包形态优势显现 方壳和圆柱需根据材料特性调整内部结构和壳体材料[28] - 硫化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将根据优劣势找到适合领域 但需先解决技术痛点[29] - 投融资是产业棘手问题 资本市场需要新技术和产能突破才会感兴趣 未来高校背景初创企业和头部电池企业仍是关注重点[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