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全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多个全固态电池项目,目标包括研制10Ah以上、能量密度350Wh/kg(单体)、系统比能量260Wh/kg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5] - 已研制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导率达10mS/cm,膜厚最低14μm,电化学窗口≥4.5V,高负载干法正极片面容量接近7mAh/cm²,电池能量密度达369.93Wh/kg[5] - 实验室最新技术进展包括12μm超薄电解质膜,匹配NCM83时1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93.08%,集成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76Wh/kg[5] 快充与下一代电池技术 - 向传统有机电解液中引入离子液体能有效降低锂离子溶剂化能,显著提升10C等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6] - 聚离子液体与无机固态电解质结合开发出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0.78mS/cm,锂离子迁移数0.61[6] - 机器学习筛选出新型离子塑晶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10-35/cm,氧化电位突破5.7V[6] 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 - 中科固能开发出室温高导率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晶体管圆柱电池,具备优异低温性能与循环寿命[10] - 在硫化物电解质膜和正负极材料界面结构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原位包覆技术、锂金属保护层及高兼容性双层电解质设计[10] - 已建成首条连续规模化制备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实现百吨级规模生产[10] 准固态电池技术 - 中天储能"准固态"方案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可在现有产线上以较小技改实现规模化生产[11] - 准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验证中未起火爆炸,电芯最高温度仅70℃,阀口最高温度比传统液态电池降低200℃[11] - 100%通过UL1973火烧测试和UL9540A热失控蔓延评估,展现出卓越本征安全特性[11] 固态电池制造挑战 - 固态电池良率远低于液态电池,实验室阶段60%-70%,中试线40%-50%[14] - 大族锂电聚焦原型设备开发和核心模块突破,如热压/激光键合设备,实现±5um视觉定位精度[14] - 通过国产替代关键部件降低设备成本30%以上[14] 固态电池制造设备 - 博路威X-Roll交叉辊压技术采用四辊式结构,实现±0.5μm超高辊压精度,支持2000mm门幅[15] - S-Roll无级调压均匀辊压技术可在运行中在线调节弯曲弧度,确保辊面各点线压力一致[15] 固态电解质膜技术 - 星源材质针对凝胶态电池开发3-5μm超薄隔膜,强度3000-4000kgf/cm²[18] - 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适配高Ni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提升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18] - 全固态领域开发刚性骨架膜,孔隙率>6070%,孔径1-20μm,耐热>230℃[18]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 屹锂科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17mS/cm[19] - 开发出20Ah级别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474Wh/kg(重量)和1004Wh/L(体积)[19] - 2024年10月建成500MWh中试三期产线,2025年6月投产30吨/年电解质量产线[19] 固态电池材料创新 - 蓝廷新能源推出MOF材料提升固态电池锂离子传导,循环寿命延长3050%[22] - MOF UIO-66可抑制水分对电池性能劣化,吸收HF等气体[22] - Ag-MOF促进锂离子去溶剂化、提高离子迁移数、稳定锂金属负极表面SEI层[22]
固态峰会回顾 | 产学研共议产业链协同冲刺
高工锂电·2025-06-15 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