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者观察|智驾宣传:不能光讲能力“上限”,更要讲透安全“底限”!
证券时报·2025-04-24 00:12

行业宣传行为变化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整车企业弱化智能驾驶宣传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更改为"驾驶辅助" 将"代客泊车"更改为"下车泊入" 小米汽车在视频中减少智能驾驶表述内容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要求车企规范营销行为 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 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 [1] 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乘用车市场已落地车型最高仅达到L2级别辅助驾驶水平 该级别无法替代司机 汽车仍需人类驾驶员操控 [1] - 车企营销侧重技术上限宣传 如展示时速100公里以上AEB"稳定刹停"能力 但较少说明技术下限 例如现有AEB大多无法识别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2] 营销与安全风险 - 部分汽车品牌负责人通过双手脱离方向盘等危险方式展示智驾功能 造成消费者误导 过度信任未成熟技术会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2] - 行业竞争白热化背景下 车企需平衡技术宣传与安全底线 减少对极限实力的作秀式展示 加强技术下限安全知识普及 [2] 行业长期发展导向 - 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关键节点 安全应作为核心竞争力 车企需兼顾发展速度与稳定性 避免因过度营销损害长期品牌口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