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博弈与芯片进口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3857 9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5% 关税博弈升级后芯片原产地判断成为关键 [2]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按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认定 流片地不在美国的芯片不受关税影响 [2] - 高通 AMD 英伟达等美国fabless厂商在台积电流片 原产地认定为中国台湾 进口商采购可规避关税成本 [2] 手机与电脑供应链影响 - 手机CPU供应商高通 联发科及存储芯片供应商三星 SK海力士的晶圆厂主要在中国台湾和韩国 核心零部件预计不会因关税涨价 [3] - AMD电脑CPU因在台积电流片 同样不受关税影响 无需涨价 [3] 美国IDM厂商受冲击 - 英特尔 德州仪器 美光 ADI等IDM厂商在美国本土生产芯片 进口将受加征关税影响 [4] - 英特尔因在爱尔兰 以色列有先进制程产能 影响可控 德州仪器核心产能集中在美国 中国市场面临较大挑战 [4] 晶圆代工格局与产业转移 - 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台积电份额超60% 多数设计厂商通过其流片可规避关税 美国格芯或与联电合并 [5] - 原产地规则延续关税前原则 可能促使美国半导体制造与设备向境外转移 同时加速客户囤货观望 [5] 国产替代机遇 - 2019-2023年中国从美进口集成电路比例从4 4%降至2 4% 关税政策或进一步推动自主可控 [6] - 成熟制程领域模拟芯片 MCU 存储芯片等国产化进展显著 德州仪器 ADI受关税冲击 国内圣邦股份 纳芯微等厂商股价大涨 [6] - 花旗报告指出中国模拟 CIS 射频前端厂商将受益 国产模拟芯片全球份额仅6%-8% 替代空间广阔 [7]
关税风暴下的芯片业:部分订单已停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