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基础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加剧贸易及金融市场动荡[5] - 稳定经济增长需激发内需市场活力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石[6] - 市场基础制度包含市场运行制度、信用制度和产权制度三个层次 与企业生命周期准入、竞争、退出环节相对应[7] 市场运行制度改革进展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修订4次 禁止许可事项从151项压缩至117项 较试点阶段压减约60%[12] - 2024年首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 构建由反垄断法为核心的1+1+10+法律制度体系[12] - 企业强制退出试点覆盖23个市(县、区) 截至2023年11月累计强制退出45.03万户企业[13] 市场运行制度现存问题 - 新兴产业准入细则覆盖不全 电信/交通/能源领域民营企业面临"想入难入"制约[13] - 政府采购招投标对规模/历史业绩/注册资本要求过高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进得了门但中不了标"[14] - 破产清算流程复杂耗时 大量"僵尸企业"占用市场资源 简易注销制度实施受限[14] 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1.8亿经营主体807亿条信用信息[17] -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助力信用主体融资超37万亿元[17] - "信用中国"网站日查询量突破2亿次 实现经营主体100%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17] 信用制度实施难点 - 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困难 缺乏专门信用评价标准和综合平台[18] - 银行/法院/劳资/税费系统信息共享不足 信用修复异议申请效率低下[18] - 区域间信用信息隔离 外地企业参与招投标需额外提供证明材料[19] 产权保护制度现状 - 最高人民法院连续发布多批保护产权典型案例 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格权保护[22]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0% 其中80%为家族企业 存在产权界限不明/法人治理结构虚化问题[24] - 银行融资要求股东及直系亲属连带担保 使企业有限责任延伸为企业主无限责任[23] 制度优化建议 - 制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全口径、细颗粒"准入细则 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15] - 推动区域间信用互认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信息互通共享经验[20] - 探索"有限责任担保"安排 允许符合风控要求企业提前解除企业主连带担保责任[25]
申万宏源杨成长:健全市场基础制度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2025-04-11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