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新视界|中国成全球机器人最大“练兵场” 深圳剑指“第一军团”
证券时报·2025-04-07 00:25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机器人产业凭借上游核心零部件优势和完善产业链生态 形成"哑铃型"发展格局 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并剑指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主导地位 [2][4][5][11] 产业格局优势 - 深圳机器人产业呈现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应用"两头粗"的哑铃型格局 上游核心硬件企业超6400家 [4] - 上游核心零部件优势显著:2024年传感器专利1561个 伺服电机/减速器/末端执行器专利均超百个 专利公开量全国第一 [4] - 下游应用快速落地: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60%-70%来自深圳及周边企业 优必选已在工厂批量应用 美团/普渡科技/银星智能等实现餐饮清洁场景普及 [5] - 企业数量全国领先:截至2025年4月深圳机器人相关企业近7万家 超过广州(6.4万家)/北京(3.4万家)/杭州(2.6万家) [5] 产业生态支撑 - 电子产业基因奠定基础:手机和汽车产业积累的传感器/人机交互/路径规划等技术与机器人产业高度共通 [9] - 政策强力支持:2025-2027年行动计划目标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 实现50个十亿级应用场景 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企业超1200家 [9][10] - 金融资本助力: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 深创投等机构已投资乐聚/越疆/宇树/银河通用等企业 [10] - 融资阶段完善:84家企业获天使轮融资 184家处于A轮 81家处于B轮 近70家完成C轮及以上融资 [10] 发展挑战 - 人才缺口突出:大专以上人口占比28.8% 低于北京(42%)/上海(33.9%)/杭州(29.3%) 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预计2025年达450万 [11][12] - 土地资源制约:企业面临产能外溢问题(如乐聚机器人在苏州设产线) 政策端正推动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纳入名录解决 [12] 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0.17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50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56% [11] - 深圳产业阵容强大:拥有南山区"八大金刚"及汇川技术/越疆科技等头部企业 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全国领先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