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市场快照:宽基指数每日投资动态-20250929
江海证券·2025-09-29 13:12

根据您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报告主要对宽基指数进行多维度跟踪分析,并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预测型量化模型或选股因子,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用于评估市场状态和指数特征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可被视为用于构建市场监测模型的“因子”。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指数均线比较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比较指数价格与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的关系,判断当前价格在短期和长期趋势中的相对位置[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指数收盘价与MA5、MA10、MA20、MA60、MA120、MA250等移动平均线的差值百分比。公式为: vsMAn=CloseMAnMAn×100%\text{vsMA}_n = \frac{\text{Close} - \text{MA}_n}{\text{MA}_n} \times 100\% 其中,CloseClose代表当日指数收盘价,MAnMA_n代表n日移动平均线[15] 2. 因子名称:指数相对高位低位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当前价格相对于近期历史高点和低点的位置,衡量市场的超买超卖程度[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选取近250个交易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计算当前收盘价相对于该高点和低点的偏离幅度。公式为: vs近250日高位=CloseHigh250High250×100%\text{vs近250日高位} = \frac{\text{Close} - \text{High}_{250}}{\text{High}_{250}} \times 100\% vs近250日低位=CloseLow250Low250×100%\text{vs近250日低位} = \frac{\text{Close} - \text{Low}_{250}}{\text{Low}_{250}} \times 100\% 其中,High250High_{250}Low250Low_{250}分别代表近250交易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15] 3. 因子名称:交易金额占比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特定指数成交额在全市场成交额中的占比,反映资金在不同板块间的流向和关注度[1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以中证全指的交易金额作为市场总金额基准,计算各宽基指数成分股当日总成交金额与其比值。公式为: 交易金额占比=指数成分股成交金额中证全指成交金额×100%\text{交易金额占比} = \frac{\sum \text{指数成分股成交金额}}{\text{中证全指成交金额}} \times 100\% [18] 4. 因子名称:指数换手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指数整体交易的活跃程度[1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指数换手率。公式为: 指数换手率=(成分股流通股本×成分股换手率)成分股流通股本\text{指数换手率} = \frac{\sum (\text{成分股流通股本} \times \text{成分股换手率})}{\sum \text{成分股流通股本}} [18] 5. 因子名称:收益分布峰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日收益率分布的峰度,衡量收益率分布的尖峰肥尾特性,反映收益的集中程度和极端风险[23][2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基于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计算其超额峰度(Excess Kurtosis),即计算出的峰度值减去正态分布的峰度值3。报告中显示的是当前峰度与近5年历史峰度的偏离值(当前vs近5年)[25] 6. 因子名称:收益分布偏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日收益率分布的偏度,衡量收益率分布的不对称性,反映正负极端收益出现的概率差异[23][2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基于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计算其偏度(Skewness)。报告中同时展示了当前偏度值与近5年历史偏度值的偏离情况(当前vs近5年)[25] 7. 因子名称:风险溢价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股票指数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衡量投资股票市场所要求的额外风险补偿[28][3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以十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理变量,风险溢价为指数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报告中计算了当前风险溢价在近1年和近5年历史数据中的分位值[30][32] 风险溢价=指数收益率无风险利率\text{风险溢价} = \text{指数收益率} - \text{无风险利率} 8. 因子名称:PE-TTM估值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使用滚动市盈率(PE-TTM)及其历史分位值来评估指数的估值水平[38][4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指数的总市值与其成分股最近12个月净利润总和的比值,得到PE-TTM。进一步计算该值在近1年及近5年历史数据中的分位值,以判断当前估值所处的位置[42][43] 9. 因子名称:股债性价比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比较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债券收益率的相对吸引力,又称FED模型或股息率差模型[4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股票市场盈利收益率(即PE-TTM的倒数)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公式为: 股债性价比=1PE-TTM十年期国债收益率\text{股债性价比} = \frac{1}{\text{PE-TTM}} - \text{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报告中通过该因子的历史分位值(如80%和20%)来判断投资机会与风险[45] 10. 因子名称:股息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指数成分股的现金分红回报率,是价值投资和红利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47][5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指数成分股最近12个月现金分红总额与指数总市值的比值。公式为: 股息率=成分股近12个月现金分红指数总市值×100%\text{股息率} = \frac{\sum \text{成分股近12个月现金分红}}{\text{指数总市值}} \times 100\% 报告中计算了该因子的当前值及其在近1年和近5年历史中的分位值[52] 11. 因子名称:破净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指数中市净率(PB)小于1的个股占比,反映市场总体的悲观程度和估值洼地情况[5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统计指数中所有成分股,计算其中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低于1的股票数量,再计算其占指数总成分股数量的百分比。公式为: 破净率=市净率<1的成分股数量指数总成分股数量×100%\text{破净率} = \frac{\text{市净率} < 1 \text{的成分股数量}}{\text{指数总成分股数量}} \times 100\% [54]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基于这些因子的量化策略回测结果,如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信息比率(IR)或最大回撤等传统回测绩效指标。报告的核心是对各宽基指数在不同因子上的当前状态和历史分位进行静态展示和对比分析[10][15][32][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