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智算云服务行业:人工智能时代下IaaS/PaaS/SaaS的产业机遇
头豹研究院·2025-09-29 12: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驱动全球计算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市场正加速向以GPU为核心的智能计算演进 [3] - 智算产业已形成"硬件-云-模型-应用"的四层结构 当前正从"算力先行"向"模型生态构建"与"应用商业化"过渡 [10][16] - 行业Agent的商业化落地将成为引爆点 预计2025年有望迎来"应用爆发"的窗口期 [16][19] - 云厂商的客户战略是以核心技术客群为"压舱石" 政企单位为"稳定器" 高价值垂直行业为"增长引擎"的三圈层布局 [20][22] - IaaS层核心价值在于销售GPU算力 获取高价值的关键在于"高端卡保有量"与"垂直行业能力模块建设"的结合 [6][30][33] - MaaS是云厂商一场无法退却的战略战争 决定了AI时代下的算力主导权和未来用户入口 [7][44][45] - 云厂商在SaaS市场的有效破局路径是选择"软硬结合"或"构建Agent平台" 从直接产品竞争者转型为价值整合者与生态赋能者 [8][57][58] 智算产业价值路径全景 - 智算产业链分为四层:底层硬件(GPU/AI芯片)、云平台层(智算平台/云服务厂商)、大模型层(MaaS/Agent平台)、应用与终端层(行业ISV/终端设备厂商) [17][18] - 产业发展经历三阶段:阶段一算力先行(重建设重投资)、阶段二模型生态构建(高投入探索未普遍商业化)、阶段三行业Agent落地(2025年末或将出现局部"应用爆发"窗口期) [19] - 云厂商高价值客户三圈模型:核心技术客群(技术实力强 IaaS直连)、政企单位(政策驱动预算充足)、垂直行业客户(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生物医药等高价值高用量场景) [20][21][22] - 云厂商价值增长路径分三层:内层IaaS智算主营增长(2024年目标营收1,200亿 GPU相关业务需贡献180-200亿增量)、中层PaaS/AI产品层增长(目标从20亿营收增长至50亿)、外层行业生态与间接市场机会增长(计算中心政府补贴+回租模式) [25][26][27] IaaS层产业机遇 - IaaS层三类核心客户:互联网与大模型企业(技术能力强需求直达底层裸GPU)、政府央国企(有空置压力偏好签回租协议)、AI驱动新兴行业(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制药需要云厂PaaS层能力) [30][31] - 高端卡保有量与垂直行业能力模块结合是实现IaaS层高价值获取的关键 [32][33] - IaaS层增长商业闭环:政府项目承接(利用政策驱动力签订回租协议)、资源池二次租赁(富余GPU算力并入公有云资源池提升利用率)、面向行业客户售卖IaaS+PaaS+MaaS套件(增加客户粘性和客单价) [36][38] - IaaS业务增长逻辑从"卖设备"转向"运营资源" 通过资产整合与资源池化将GPU单次销售利润转变为平台化租赁模式下的持续性收入 [38] PaaS层产业机遇 - MaaS正成为驱动底层云平台消耗的新营收入口 改变了过去企业自建AI能力的昂贵模式 [41][42] - 具备自研基座模型的厂商需采取"开源+闭源"双轨策略 依靠性能/性价比/行业适配性等差异化优势锁定客户 [41][42][43] - 不具备基座模型能力的厂商需通过打造丰富"模型超市"和完善低门槛工具链构建生态 [41][42][43] - MaaS层四大差异化竞争能力:模型链接能力(灵活接入自研及三方主流模型)、数据能力产品化(向量数据库/数据处理与标注)、训练/微调工具链(低代码/无代码工具)、行业化适配能力(通用AI技术封装成特定行业解决方案) [48][49] SaaS层产业机遇 - SaaS市场核心竞争从通用工具转向深度垂直整合 行业产品能力成为决定客户留存的最终护城河 [52][55] - 中小厂商凭借低价策略和本地化服务能力保有竞争力 利用本地关系及政府补贴服务对价格更敏感的客户群体 [54][55] - 新兴行业细分场景(如短剧的字幕生成/小游戏的高并发)为新玩家提供市场切入点 大厂因产品节奏缓慢难以快速满足敏捷性需求 [54][55] - 云厂商切入SaaS市场面临三大难题:客户决策链路云厂难覆盖(决策多为业务线/HR/CIO发起)、销售体系不兼容(IaaS/PaaS依赖大客户大单返利而SaaS需小单高频)、渠道成本高投产周期长(代理商维护成本高)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