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因子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Barra风格因子[15];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多维度市场特征构建系统化的风格因子体系[15];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Beta因子:计算股票的历史beta值[15] * 市值因子:对股票的总市值取自然对数[15] * 动量因子:计算股票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的均值[15] * 波动因子:通过加权计算历史波动率,公式为 [15] * 非线性市值因子:计算市值风格的三次方[15] * 估值因子:使用市净率的倒数[15] * 流动性因子:通过加权不同时间维度的换手率计算,公式为 [15] * 盈利因子:综合多种盈利指标,公式为 [15] * 成长因子:综合多种增长指标,公式为 [15] * 杠杆因子:综合多种杠杆指标,公式为 [15] 2. 因子名称:GRU因子[3][4][5][6][20][22][26][29];因子构建思路: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预测因子[3][4][5][6][20][22][26][2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了多个GRU模型变体,包括barra1d, barra5d, close1d, open1d模型,但未详细描述其具体构建过程和输入特征[3][4][5][6][20][22][26][29][33][34] 3. 因子名称:多因子组合[7][33][34];因子构建思路:综合多个因子构建的组合[7][33][34];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未详细描述具体融合了哪些因子以及加权方式[7][33][34] 4.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全市场)[3][20];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TTM方式计算)构建[1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静态财务因子、增长类因子、超预期增长类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3][19][20] 5.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全市场)[3][20];因子构建思路:基于价量数据构建[3][20];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长期波动因子、动量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3][19][20][21] 6.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沪深300)[4][22];因子构建思路:在沪深300成分股内,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构建[4][22];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估值类因子(如市盈率)、超预期增长因子(如营业利润率超预期增长)、静态财务因子(如营业利润率)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4][19][22][23] 7.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沪深300)[4][22];因子构建思路:在沪深300成分股内,基于价量数据构建[4][22];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中短期动量因子、长期动量因子、波动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4][19][22][24] 8.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中证500)[5][25];因子构建思路:在中证500成分股内,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构建[5][25];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静态财务因子、增长类因子、超预期增长类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5][19][25] 9.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中证500)[5][26];因子构建思路:在中证500成分股内,基于价量数据构建[5][26];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动量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5][19][26][27] 10.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中证1000)[6][28];因子构建思路:在中证1000成分股内,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构建[6][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未详细说明[6][19][28][30] 11.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中证1000)[6][29];因子构建思路:在中证1000成分股内,基于价量数据构建[6][2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具体指标包括动量因子、波动因子等,但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6][19][29][31] 因子回测效果(多空收益) 测试设置:选股范围为万得全A,剔除st、*st、停牌不可交易、以及上市不满120日的股票[16][19]。多空组合每个月月末在选股范围内按照最新一期因子做多因子值最大10%的股票,做空因子值最小10%的股票,等权配置[16][19]。所有因子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19]。 1. Barra风格因子(最近一周多空收益)[17]: * 中值: -6.97% * 非线性市值: 6.44% * 流动性: -4.14% * 动量: 3.59% * Beta: 40.88% * 波动: 0.86% * 盈利: -0.27% * 成长: 0.74% * 杠杆: 0.78% * 估值: 2.05% 2. 技术类因子(全市场,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1]: * 60日动量(反向): -2.91% * 120日动量(反向): -2.66% * 中位数离差(反向): -2.45% * 20日动量(反向): -2.07% * 20日波动(反向): -1.80% * 60日波动(反向): -1.36% * 120日波动(反向): 0.51% 3. GRU因子(全市场,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0]: * barra1d模型: 有所回撤(未给出具体值) * barra5d模型: > 4% * close1d模型: > 4% 4. 基本面因子(沪深3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3]: * 市盈率(反向): -3.65% * 营业利润率超预期增长(正向): 2.51% * 营业利润率增长(反向): -2.49% * 营业周转率(反向): -2.39% * roc(反向): -2.19% * roa超预期增长(正向): -1.65% * 净利润超预期增长(正向): -1.57% * 市销率(反向): -1.09% * roc超预期增长(正向): -0.86% * 营业利润率(反向): -0.25% * EOI(反向): -0.07% * roa增长(正向): 0.87% * roe 增长(反向): 0.96% 5. 技术类因子(沪深3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4]: * 60日波动(反向): -2.12% * 中位数离差(正向): -1.95% * 20日波动(反向): -1.56% * 120日动量(正向): -0.96% * 120日波动(反向): -0.59% * 60日动量(反向): 0.72% * 20日动量(正向): 1.07% 6. GRU因子(沪深3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2]: * barra5d模型: > 4% * close1d模型: > 5% 7. 技术类因子(中证5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7]: * 中位数离差(反向): -1.00% * 120日波动(反向): -0.62% * 60日动量(反向): -0.10% * 60日波动(反向): 0.57% * 20日动量(正向): 1.91% * 20日波动(反向): 1.93% * 120日动量(正向): 2.15% 8. GRU因子(中证5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6]: * 各模型: 正向多空收益 * close1d模型: > 6% 9. 技术类因子(中证10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31]: * 60日动量(反向): -3.66% * 20日波动(反向): -3.56% * 120日动量(反向): -3.55% * 中位数离差(反向): -3.18% * 60日波动(反向): -2.96% * 120日波动(反向): -2.89% * 20日动量(反向): -2.81% 10. GRU因子(中证1000,最近一周多空收益)[29]: * barra1d模型: 略有回撤(未给出具体值) * barra5d模型: > 5% * close1d模型: > 5% 模型回测效果(多头组合超额收益) 测试设置:选股池为万得全A,剔除st、*st、停牌不可交易、以及上市不满180日的股票[32]。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1000指数[32]。月度调仓,双边千3手续费,个股权重上限千2,风格偏离0.5标准差,行业偏离0.01[32]。 1. GRU open1d模型[34]: * 近一周: 0.98% * 近一月: -1.83% * 近三月: -1.19% * 近六月: 4.38% * 今年以来: 5.23% 2. GRU close1d模型[34]: * 近一周: 1.20% * 近一月: -3.43% * 近三月: -2.02% * 近六月: 2.65% * 今年以来: 3.12% 3. GRU barra1d模型[34]: * 近一周: 0.23% * 近一月: 1.02% * 近三月: 1.20% * 近六月: 2.33% * 今年以来: 4.63% 4. GRU barra5d模型[34]: * 近一周: 1.47% * 近一月: -2.56% * 近三月: -1.02% * 近六月: 4.41% * 今年以来: 5.66% 5. 多因子组合[34]: * 近一周: 0.50% * 近一月: -2.18% * 近三月: -2.56% * 近六月: 2.17% * 今年以来: -0.08%
中邮因子周报:小盘波动加剧,大盘成长占优-20250908
中邮证券·2025-09-08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