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邮因子周报:成长风格主导,流动性占优-20250825
中邮证券·2025-08-25 11:47

量化模型与因子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Barra风格因子组[15] * 因子构建思路:采用Barra风险模型框架,通过多维度指标捕捉市场主要风险收益特征,构建一系列风格因子[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Beta因子:计算股票的历史beta值[15] * 市值因子:对股票的总市值取自然对数[15] * 动量因子:计算股票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的均值[15] * 波动因子:由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波动率、累积超额收益率离差和历史残差收益率序列波动率加权计算,公式为 0.74×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波动率+0.16×累积超额收益率离差+0.1×历史残差收益率序列波动率0.74 \times \text{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波动率} + 0.16 \times \text{累积超额收益率离差} + 0.1 \times \text{历史残差收益率序列波动率}[15] * 非线性市值因子:计算市值风格的三次方[15] * 估值因子:使用市净率的倒数[15] * 流动性因子:由月换手率、季换手率和年换手率加权计算,公式为 0.35×月换手率+0.35×季换手率+0.3×年换手率0.35 \times \text{月换手率} + 0.35 \times \text{季换手率} + 0.3 \times \text{年换手率}[15] * 盈利因子:由分析师预测盈利价格比、市现率倒数和市盈率TTM倒数加权计算,公式为 0.68×分析师预测盈利价格比+0.21×市现率倒数+0.11×市盈率TTM倒数0.68 \times \text{分析师预测盈利价格比} + 0.21 \times \text{市现率倒数} + 0.11 \times \text{市盈率TTM倒数}[15] * 成长因子:由分析师预测长期盈利增长率、分析师预测短期利率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加权计算,公式为 0.18×分析师预测长期盈利增长率+0.11×分析师预测短期利率增长率+0.24×盈利增长率+0.47×营业收入增长率0.18 \times \text{分析师预测长期盈利增长率} + 0.11 \times \text{分析师预测短期利率增长率} + 0.24 \times \text{盈利增长率} + 0.47 \times \text{营业收入增长率}[15] * 杠杆因子:由市场杠杆率、账面杠杆和资产负债率加权计算,公式为 0.38×市场杠杆率+0.35×账面杠杆+0.27×资产负债率0.38 \times \text{市场杠杆率} + 0.35 \times \text{账面杠杆} + 0.27 \times \text{资产负债率}[15] 2.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组[18][20][23][25]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从盈利能力、增长能力、估值水平等维度构建因子,捕捉基本面驱动的超额收益[18][20][23][2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的具体因子包括营业利润率、市销率、ROC(资本回报率)、营业周转率、ROA(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超预期增长、ROA增长、ROE超预期增长、净利润超预期增长、ROA超预期增长、营业利润增长、ROC增长、市盈率等,均为基于TTM方式计算的财务指标,并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17][21][26] 3.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组[18][20][23][25]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量价数据,从动量、波动率等维度构建因子,捕捉市场情绪和交易行为带来的收益[18][20][23][2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的具体因子包括20日动量、60日动量、120日动量、20日波动、60日波动、120日波动、中位数离差等,并在测试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17][22][24][29] 4. 因子名称:GRU因子[18][20][23][25][31]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预测因子[18][20][23][25][3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提及了open1d、close1d、barra1d、barra5d等具体GRU模型,但未详细描述其构建过程[31] 因子回测效果 1. Barra风格因子[16] * 最近一周多空收益:Beta、流动性因子多头表现较好;估值、盈利、杠杆、非线性市值因子空头表现强势[3][16] 2. 全市场股池因子[18] * 基本面因子:增长类财务因子多空收益显著为正,超预期增长类因子次之,静态财务因子多空收益多数为负[18] * 技术类因子:动量类因子多空收益为负向,波动类因子多空收益为正向[18] * GRU因子:除open1d模型外,其余模型多空收益均为正向[18] 3. 沪深300股池因子[20] * 基本面因子:多空收益基本为正,市盈率因子最强,超预期增长类和增长类因子多头收益显著[20] * 技术类因子:多空收益多数为正向,波动因子较为显著[20] * GRU因子:除barra5d模型外,其余模型多空收益表现强势[20] 4. 中证500股池因子[23] * 基本面因子:超预期增长和增长类因子多空收益显著为正,多数静态财务因子多空收益显著为负,估值类因子表现正向[23] * 技术类因子:多空表现基本为正向,波动类因子更为显著[23] * GRU因子:除barra5d模型外,其余模型均取得正向超额收益[23] 5. 中证1000股池因子[25] * 基本面因子:增长类和超预期增长类因子多空表现为正向,静态财务因子多空收益表现为负向,估值类因子偏向正向[25] * 技术类因子:中长期动量因子表现为负向,短期动量和波动类因子表现为正向[25] * GRU因子:除barra5d模型略有回撤外,其余模型多空表现较好[2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GRU模型[18][20][23][25][31] * 模型构建思路: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进行时序预测,构建股票选择模型[18][20][23][25][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提及了open1d、close1d、barra1d、barra5d等具体GRU模型变体,但未详细描述其网络结构、输入特征、训练过程等构建细节[31] 2. 模型名称:多因子组合模型[31] * 模型构建思路:综合多个因子构建组合模型进行投资[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详细描述其具体构建过程,如因子合成方法、权重确定方式等[3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GRU模型 (open1d)[31][32] * 近一周超额收益:-0.01% * 近一月超额收益:-2.37% * 近三月超额收益:-0.74% * 近六月超额收益:4.65%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5.23% 2. GRU模型 (close1d)[31][32] * 近一周超额收益:-0.38% * 近一月超额收益:-3.85% * 近三月超额收益:-0.62% * 近六月超额收益:2.77%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3.64% 3. GRU模型 (barra1d)[31][32] * 近一周超额收益:0.65% * 近一月超额收益:0.36% * 近三月超额收益:0.92% * 近六月超额收益:1.34%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3.80% 4. GRU模型 (barra5d)[31][32] * 近一周超额收益:0.02% * 近一月超额收益:-2.40% * 近三月超额收益:0.54% * 近六月超额收益:5.14%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6.44% 5. 多因子组合模型[31][32] * 近一周超额收益:-0.05% * 近一月超额收益:-2.99% * 近三月超额收益:-1.19% * 近六月超额收益:2.99%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