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4][6]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前沿范式,正成为智能技术突破虚拟边界的关键支点 [6] - 人形机器人打破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认知"局限,通过"人形"设计实现与物理世界的通用交互 [6] - 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18][20] - 全球主要经济体高度重视具身智能发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均出台政策支持 [17] 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态势 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依据结构与功能分为轮式、足式和通用三类 [11] - 发展历程分为概念萌芽(1950-1980)、早期探索(1980-2000)、跨学科融合(2000-2010)、技术突破(2011-2020)和产业应用普及(2022至今)五个阶段 [13][14] 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5年销量超500万台,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18] - 2024年融资金额达12亿美元,预计2025年翻倍至23亿美元 [19] - 特斯拉、波士顿动力、优必选等企业推动产业落地 [24] 技术演进 整机智能化 - 特斯拉Optimus Gen2重量降至63公斤,步行速度提升30%,新增颈部自由度 [26] - 波士顿动力Atlas电动版可搬运14kg物体,实现复杂地形运动 [27] - 宇树科技H1负重30公斤稳定运动,G1功率密度达1.5kW/kg [27][36] 大脑层级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沿LLM+VFM、VLM、VLA和多模态大模型四条路径发展 [30] 小脑控制 - 运动控制分为基于模型和基于学习两类方法,大模型推动控制范式向数据驱动迁移 [31][32] 肢体技术 - AI芯片采用存算一体、神经拟态和异构计算架构 [34] - 3D视觉传感器和柔性触觉传感器提升环境感知 [35] - 伺服电机实现纳米级定位,无框直驱能量转换效率超90% [36] - 灵巧手自由度增至22个,可精细抓取易碎物品 [37] 典型实践与探索 工业制造 - 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巡检、柔性制造和精密装配 [41] - 富士康与优必选合作开发高精度电子组装机器人 [41] 医疗领域 - 临床干预场景实现细胞级诊疗,护理陪伴场景提供情感交互 [44][45] - 达闼科技Cloud Ginger 2.0降低抑郁症患者PHQ-9评分14.3分 [45] 交通物流 - 亚马逊测试Agility Robotics人形机器人Digit完成仓库作业 [47] - 提升分拣、搬运效率和无人运输能力 [49] 家庭服务 - 1X公司EVE机器人实现居家办公助手功能 [51] - 挪威1X Neo Gamma机器人完成吸尘、擦窗等家务 [52] 未来发展路径 硬件根基 - 推动统一硬件标准,增强模块化与互操作性 [54] - 扶持上游零部件厂商,突破芯片、传感器和电机技术 [55] 感知能力 - 攻关端到端大模型,提升全模态感知能力 [57] - 构建虚实融合数据训练场,推进仿真与真实数据融合 [59] 重点场景 - 差异化发展路线,从汽车制造向半导体、医药行业渗透 [62] - 构建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共享与标准协同 [63]
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