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CT医用影像设备覆盖全系列产品,国产CT性能和质量提升,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基层医疗机构对CT需求预计增加,国家政策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 进口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主导基层普惠市场,国产高端CT竞争力有提升空间 [4] - “AI+”CT可提升诊断效率与精准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CT医用影像行业概述 - CT医用影像定义:利用X线穿透人体组织,从不同角度扫描后经计算机处理重建人体内部横截面图像,优点是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低对比度分辨力高、可定量分析及图像后处理,局限性是极限空间分辨力低于普通X射线、定位定性诊断受多种因素影响、较少显示生化信息 [3][15] - 历代CT设备结构特点:经历多次迭代,从初代旋转 - 平移扫描的头颅专用机,到后续各代在扫描方式、射线束、探测器数量、扫描时间等方面不断改进,现阶段螺旋CT能进行人体多器官扫描 [20][21] - 常规CT扫描临床应用:可扫描颅脑、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与脊柱等部位,不同部位扫描体位与范围有差异 [25] - 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以多层螺旋CT为主,可扫描颅脑与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有广泛适应证 [27] - CT设备发展历程:从1983年第五代CT应用于临床,到后续滑环技术、螺旋扫描方式、多层螺旋CT等技术不断发展,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显著提升 [31] - 近年中国CT行业相关政策:包括《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的公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关注度提高,监管措施严格 [33] 中国CT医用影像行业的市场规模 - 市场规模分析:医疗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驱动CT设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从154.1亿元增长至262.6亿元,CAGR为14.3%,预计2029年达386.0亿元,二级及以上医院贡献主要比重 [36][38] - 发展趋势:形成“高端进口主导、基层国产渗透”格局,后续需关注国产品牌技术突破与进口品牌产品策略 [41][44] 中国CT医用影像的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分析:CT设备上游核心元器件占整机成本60%,国产X射线管数量有优势,但高端技术不及进口品牌 [47][54] - 产业链中游分析:中国CT国产替代进程显著,2023年国产化率(中标量计)达50%,(中标金额计)达35%以上,头部国产厂商通过技术提升与基层市场渗透挑战国际品牌 [64] - 产业链下游分析:下游医疗机构呈“金字塔”特征,三级医院引领高端市场扩容,二级医院带来稳定增量,其他医疗机构潜在市场不容忽视 [67][69] 中国CT医用影像的竞争格局 报告未单独对竞争格局进行详细阐述,相关内容在产业链中游分析中有所体现,如中国CT设备市场高度集中,主要品牌竞争激烈,GE以高端产品维持领先,国产替代压力显现,联影医疗冲击高端市场,东软医疗渗透基层市场 [64] 中国CT医用影像的代表企业分析 报告提及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等代表企业,但未对各企业进行详细分析,仅在市场竞争格局和国产化率等内容中体现了部分企业的市场表现,如2023年GE中标金额占比26.9%,联影医疗占22.6%且同比增长12.6% [63][64]
2025年中国CT医用影像行业:国产CT采购商44.4%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军高端之路还有多久?
头豹研究院·2025-04-28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