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华为汽车业务从车载通信起步(2013-2015),逐步转型为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不造车"战略,与车企深度合作 [3] - 华为通过零部件供应、HI智能驾驶和鸿蒙智行三种模式并行发展,其中HI模式因不威胁车企主导权且渠道优势明显,具有最大发展潜力 [3][7] - 华为与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市场焦点,双方发展路径形成差异化格局(比亚迪依赖三电技术和垂直整合) [3] - 华为智选车业务已布局年产能170万辆,覆盖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通过积极价格配置策略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 [4] - 预计2030年华为汽车业务总收入达877.8亿元,其中鸿蒙智行板块收入635.1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模式)板块收入242.7亿元 [5][16] 业务模式与产能布局 - 华为汽车业务通过三大合作模式服务车企:零部件供应模式(服务一汽奔腾、广汽埃安等)、HI智能驾驶方案(服务长安阿维塔、东风等)、鸿蒙智行模式(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大车企合作) [7] - 智选车产能具体分布:赛力斯重庆超级工厂(年产70万辆问界M5/M7/M9)、两江工厂(15万辆)、凤凰工厂(15万辆);奇瑞超级二厂(年产50万辆智界S7);北汽密云工厂(年产12万辆享界S9);江淮肥西工厂(年产3.5万辆尊界车型) [4] - 销售网络由品牌直属(自营零售网点、体验中心、线上平台等)和战略合作体系(车企合作伙伴及专业经销集团如永达、冠松的4S店)构成 [8][9] 技术解决方案与收入结构 - 华为智能汽车五大解决方案包括:乾崑智驾(智驾计算平台、激光雷达、ADS系统等)、鸿蒙座舱(操作系统、智慧屏、音响等)、乾昆车控(XMOTION、热管理系统等)、乾崑车载光(光场屏、AR-HUD)、乾昆车云(TSP云服务、数字钥匙等) [9] - 鸿蒙智行板块收入预测(2030年): - 智驾系统定价3万元/车,渗透率从67%升至100%,年收入46.8亿元 - 鸿蒙座舱定价0.8万元/车,全系标配,年收入12.48亿元 - 车控系统定价1.5万元/车,车载光系统定价0.5万元/车,选装率升至11%,合计年收入4.68亿元 - 车云服务定价0.1万元/车,100%覆盖率,年收入1.56亿元 - 总计年收入635.1亿元 [16] - HI模式板块收入预测(2030年): - 乾崑智驾收入151.4亿元(覆盖阿维塔、深蓝等品牌) - 鸿蒙座舱收入75.7亿元 - 乾昆车云收入15.6亿元 - 总计年收入242.7亿元 [5][16] 合作案例与市场竞争 - 赛力斯通过智选模式实现成功:线上展厅与线下门店结合,统一定价策略消除价格不透明痛点,月销量峰值突破4万台 [11] - 华为系车型(问界M5/M7)在2024年第二季度通过降价和智能配置升级策略,以性价比优势应对理想汽车在B-D级新能源SUV市场的竞争 [12] 发展历程与生态构建 -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分三阶段:车载通信起步(2013-2015)、车企合作研发(2016-2018)、推出整体解决方案(2019至今) [3] - 华为通过技术创新(如智驾、座舱技术)和生态构建(鸿蒙智行联盟)强化产业影响力,避免直接造车但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及销售环节 [7][9]
2024年华为汽车分析报告: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使能者的转型之路(精简版)
头豹研究院·2025-03-14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