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中国患者众多且中晚期和转移患者多,药物市场规模受发病率上升推动增长;国产药企出海趋势显著,在研管线丰富,未来创新疗法将驱动市场扩容;产业链各环节有不同发展特点,政策对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市场竞争格局将随创新疗法获批更激烈 [1][7][26][27][34] 各部分总结 行业分类 - 结直肠癌药物种类多,按作用机制分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等,医生会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2][3] 化疗药物 - 传统化疗药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或复制,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口服化疗药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衍生物 [4] 靶向治疗药物 -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结直肠癌患者 [5] 免疫治疗药物 - 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对抗肿瘤 [6] 行业特征 - 疾病负担重,2023年全球患者200万人,中国53.7万人,中晚期和转移患者多;国产药企出海意愿强,呋喹替尼成出海标杆;在研管线丰富,超10种创新疗法获批,超15种免疫肿瘤联合疗法在临床管线 [7][8][9] 发展历程 - 经历萌芽期(1950 - 2000年)、启动期(2000 - 2010年)、高速发展期(2010 - 2025年),各阶段有不同药物和疗法出现,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 [10][11][12][1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提供原材料,中游为研发生产商,下游是终端销售场所;技术水平制约中游发展,完备基因载体制备平台可推动重组抗体药物研发;中游企业加速研发,更多创新疗法进入临床试验;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重,治疗需求迫切,但诊疗仍面临挑战 [14][15][16][23] 行业规模 - 2019 - 2023年市场规模由223亿人民币增长至29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7.43%;预计2024 - 2028年由314亿人民币增长至39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57%;历史增长因发病率上升、中晚期和转移患者多、基因检测率和精准治疗率低;未来增长因创新疗法获批上市 [25][26][27] 政策梳理 - 多项政策出台,包括《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等,对规范药物研发、应用,推动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30][3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梯队情况,第一梯队有复宏汉霖等,第二梯队有迈博药业、和黄医药等,第三梯队有加科思、劲方医药等;国产抗体药物出海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未来创新疗法获批将使竞争更激烈 [32][33][34] 上市公司速览 - 展示迈博药业、上海复宏汉霖、深圳微芯生物、先声药业、加科思药业、和黄医药等公司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毛利率等信息 [35][36][37][38] 企业分析 - 泰州迈博太科药业专注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研发生产,药物管线丰富;海西新药创制是全产业链制药企业;上海复宏汉霖是国际化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产品覆盖多领域,有多个产品获批上市或申请受理,建立了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 [39][42][45]
结直肠癌药物市场扩容: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重塑百亿美元蓝海
头豹研究院·2025-03-19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