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工行业周报:从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看军工行业并购逻辑
中航证券·2024-09-09 03: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2日晚中国船舶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引爆市场对军工行业并购和央企资产注入预期,多家中船系上市公司次日上涨 [1] - 此次“两船合并”是预期之中,前期有资产处置配置准备,是对新“国九条”的响应,能提升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力民船行业发展 [1][2] - 军工行业或将再次迎来并购潮,政策面支持且行业自身有重组整合需求 [3] - 2024年军工行业半年报业绩不佳,但需求递延,后续有望边际反转 [4] - 军工行业处于景气大周期中的小周期,“十四五”进入攻坚阶段,可关注新质新域、军民结合领域及并购潮和市值管理下的投资机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一周行情 - 国防军工(申万)指数下跌3.15%,行业(申万)排名22/31;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下跌 [10] - 涨幅前五为日发精机、中光学、合众思壮、中船科技、昆船智能;跌幅前五为神宇股份、华丰科技、立航科技、捷强装备、富吉瑞 [10] 重要事件及公告 - 9月3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筹划换股吸收合并;我国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中国船舶集团推出绿色低碳液化气体运输船船型方案并获认可证书;举行多个船舶项目合同签署仪式;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开幕 [11] - 9月4日,新型火箭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合练箭完成发射场合练任务 [11] - 9月5日,思科瑞、国光电器董事长解除留置措施;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国防部宣布中方将赴巴西参加多国联合演习 [11] - 9月6日,我国发射吉利星座03组卫星;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返回 [12] 十年来最差中报季 - 军工上市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均负增长,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负增长,存货和应收账款及票据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4] - 军工核心股中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下降,行业分化加剧,船舶领域逆势增长 [4] - 军工行业走出近十年最差中报业绩,但中报情况大多在市场预期之中,“十四五”后期有望边际改善 [5] 军工三大赛道投资全景图 - 军机等航空装备产业链关注航发动力、应流股份等标的 [6] - 航天装备产业链关注航天电器、天奥电子等标的 [6] - 船舶产业链关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 [6] - 信息化 + 国产替代关注成都华微、振华风光等标的 [7] - 军工材料关注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等标的 [7] 军工并购潮是否再次来临 - 2015 - 2017年军工行业迎来第一次并购浪潮,政策支持、上市难度大、牛市诉求等是背景因素 [13] - 2024年后军工行业将再次迎来并购潮,产业发展、IPO放缓、市值管理和投资机构退出需求是原因 [13] 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 并购分为横向、纵向、混合并购和资产注入,2015 - 2023年军工上市企业并购148起,金额885.46亿元,主要集中在资产注入和混合并购 [15][17] - 不同阶段并购方式不同,2015 - 2016年以横向和纵向并购为主,2017 - 2019年混合并购占主导,2021 - 2023年产业链并购增多 [17][19] - 民参军企业是并购买方主要构成,但并购金额占比小于央企 [28] 军工上市公司并购成与败 - 从财务指标看,并购一年后成功率约50%,三年后成功率低于50%,并购有高收益也有高风险 [31][34] - 并购成功的企业主业与标的企业有战略协同效应,失败的企业跨界大且并购盲目 [37] - 军工央企借助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及产业整合,未来并购或成主要资本运作方式 [38][44] - 民参军上市企业并购风格由切入新赛道转为产业链延伸拓展 [45] 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应有哪些要点 - 军工行业并购需求包括产业链并购整合与新技术并购需求,产业演进不同阶段并购特点不同 [52] - 军工行业产业链规模扩大、生态圈建立、产能提升,并购核心关注点包括战略构想和规划整合,并购双方应审慎 [55][61][66] 军工行业并购趋势 - 军工行业处于景气大周期的小周期,面临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需求,竞争格局重塑、研发投入加大、数字化转型是趋势 [68][69] - 政策鼓励并购重组,预计2024年军工行业迎来新一轮并购潮,呈现新特点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