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有望翻倍
环球时报·2025-10-16 07:41

技术突破核心 - 成功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固体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固-固界面难题[1] - 研究成果于10月7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并获得编辑推荐[1] - 该技术实现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在低压力甚至无压力下正常工作[3]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借助电场形成富碘界面层,主动吸引锂离子填充缝隙实现紧密贴合[3] - 新技术使电池无需依赖外部加压装置,传统方案需持续施加超过5MPa(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压力[2][3] - 实验证实该电池经过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保持稳定优异[3] 性能提升 - 结合金属锂负极可使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超过500Wh/公斤,远超当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约200Wh/公斤和三元锂电池约300Wh/公斤的水平[1][4] - 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公斤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实现翻倍增长[4] - 移除外部加压系统后电池包内活性材料填充量显著增加,并提升电池包空间利用率[4] 材料与成本影响 - 该技术为使用硫、硫化物、氯化物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正极材料创造了条件[5] - 可显著降低对钴、镍等稀缺金属的依赖,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度依赖这些储量有限、价格波动大的金属[5] - 新技术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能让电池更耐用,并对全固态金属锂安全性提升有利[4] 应用前景与行业地位 - 全固态电池未来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1] - 该突破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国际竞赛中从重要跟跑者转变为部分领跑者[6] - 国际专家评价该研究从本质上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