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概述 - 海南华铁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与二股东胡丹锋于10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增持公司560.4万股和638万股股份 [2] - 此次增持背景为公司于9月30日公告主动终止了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为期五年、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 [2][3] - 受订单取消影响,公司股价在10月9日、10日连续两日跌停,10月13日短暂企稳后次日再度下跌超过7%,截至最新收盘报7.72元/股,较9月30日收盘价累计下跌20%以上 [2] 订单执行与信息披露疑点 - 该算力服务协议自今年3月5日签订后,直至9月30日公告终止,期间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公司未进行任何进展披露 [3] - 合同约定结算周期为每月一次,但实际并未进入下单与结算环节,有观点认为企业有义务对未履约情况予以披露以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3] - 在3月份合同签订时,市场曾有传闻称公司在浙江的算力订单被取消,但公司当时在互动平台回复称“算力合同正常履行中” [4] - 有行业分析指出,此类协议更接近“框架性”协议,实际履约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4] 主动解约原因与市场环境 - 公司解释主动解约原因为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供需情况较签订时发生较大变化 [6] - 行业背景显示,全球高端GPU供应链持续紧张,算力租赁企业面临硬件获取难、成本上升压力,同时需求端市场趋于碎片化,东部城市自建算力集群挤压第三方租赁商空间 [7] - 市场定价体系受头部云厂商自研芯片与规模效应冲击,算力单价被压低,导致不少中小型租赁商陷入“量价齐跌”困境 [7] - 算力租赁合同无法履行的“暴雷”高峰期在去年四季度已出现,多家企业曾终止金额数亿至十亿元不等的合同 [7] 违约金与商业合理性 - 原协议约定若客户X公司单方面解约,需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即7.4亿元,此金额明显超过海南华铁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值 [8] - 然而此次为公司主动提出解约,且未在解除函中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公司证券部解释称“随便收客户的违约金,将影响后续合作” [8] - 有行业人士认为,若合作方体量较大,为换取更长期合作机会,有可能选择放弃收取违约金 [8] - 另有观点认为,公司对违约金的解释有违商业常理,若查实为虚假签约,则涉嫌构成虚假陈述 [9] 交易对手方身份疑云 - 公司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未公开交易对手“杭州X公司”的具体名称及其他信息 [10] - 市场曾传言客户为某互联网大厂,但有互联网公司业务人士指出,该协议既未设定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等核心条款,不太符合大厂的合作模式 [10] - 尽管匿名客户在算力租赁领域并不罕见,但在缺乏实际履约进展的情况下,高度保密加剧了市场对交易真实性的质疑 [10] - 信息披露规则允许在符合特定情形下对商业秘密申请暂缓或豁免披露,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滥用豁免机制的情况 [10][11] 资金异动与信息泄露质疑 - 在3月5日正式披露算力服务协议前,公司股价自2月初已出现异动,从年初长期徘徊5元左右,成交放量,至2月27日收报11元/股 [12] - 一季报显示,“牛散”章建平新进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4.23%,同时多个知名游资席位频繁现身 [13] - 在订单取消消息披露前,部分资金于二季度撤离,章建平持股比例降至3.58%,至半年报时,章建平等前十大股东已从名单中消失 [14] - 对于资金“精准”进出的质疑,公司回应称2月期间多数算力股走势与该公司类似 [14]
海南华铁37亿合同蒸发四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