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银发群体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其消费行为呈现品质化、康养化、社交化和定制化趋势,并推动旅游行业在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 [1][3][9][23] 银发旅游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银发旅游者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20.6%,中老年用户年出游总次数近12亿人次 [3] - 银发旅游消费年均增速达23%,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可达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4% [3] - 政策层面支持发展银发经济,拓展旅游服务是重点方向之一 [5] 新银发人群画像与特征 - 到“十四五”末,出游率高、消费能力强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当前以60、70后为主 [5] - 该群体拥有较强的财务自主性和资产积累,消费心态更开放,表现为“发展型消费”特征 [5] - 现代银发人群受教育水平更高,将旅游视为社交方式,倾向于与家人朋友结伴出行 [6] - 数字化适应度提升,2021年第二季度老年群体微信支付金额较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5227%,子女代订也是常见路径 [8] 银发旅游市场四大趋势 - 趋势一:高端化品质升级与文化型旅游兴起:2023年中国高端旅游收入规模超95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467亿美元,银发旅客追求慢旅行与文化深度体验 [10] - 趋势二:康养旅游受关注:截至2024年底,全国康养旅游相关企业已超7000家,一年新增企业超300家,同程旅行等公司已进行战略布局 [15][16] - 趋势三:社交化与小团化结合:超过一半的银发群体对“旅行+社交”模式有较高期望,对定制游等个性化服务的关注度为53.09% [20] - 趋势四:数字化与适老化并行:支付宝、微信、携程等平台推出适老化改造,景区也在进行无障碍通道等基建升级,中国国旅等公司提供随车医生等无忧服务 [2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产品供给将从单一卖点升级为全链路系统化服务,并在文化游、康养游等领域形成完整体系 [23] - 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例如旅游与老年大学课程、旅居式养老等新业态结合 [23] - 服务的标准化与适老化至关重要,需在设计之初就植入适老思维 [23] - 数字化运营能力需升级,利用AI等进行健康监测、个性化推荐,提供精细化服务 [23] - 跨境游需求上涨,截至2024年底,50岁及以上人群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本土品牌与海外机构合作是升级路径之一 [24]
年轻人返工,“银发族”接棒2.7万亿文旅消费新动能
36氪·2025-10-13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