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后经营贷套利链条断裂,多张罚单曝银行审查漏洞
第一财经·2025-10-12 12:34
集中到期压力下,灰色地带再现风险。 今年以来,对个人经营性贷款(下称"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的乱象监管持续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局此 前密集披露罚单,涉及多家银行及支行机构,处罚事由集中在"贷款资金被挪用""信贷审查不严""贷后 管理不到位"等,违规类型较为相似。 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本是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发展而设,但近年来在部分地区被包装 成"房贷替代品"。随着2020年至2022年发放的经营贷进入集中到期阶段,叠加房地产估值下行,经营贷 的风险正逐渐显现。 违规挪用成监管焦点 地方金融监管局近期披露的罚单显示,浙江诸暨联合村镇银行因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违规向公职人员 发放经营性贷款,被罚55万元;宁波余姚农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资产分类不合规,被罚190万元;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则因信贷业务"三查"不到位、超越授权办理业务,被处以1150万元重罚。 在处罚案例中,"向公职人员发放经营性贷款"成为高频表述。绍兴、赣州寻乌、温州、台州三门等地监 管分局的罚单显示,多家地方法人银行均存在通过个人经营贷向公职人员放款、员工自贷或违规转嫁保 险费用等问题,罚款金额多在55万元至80万元之间。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