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现状与挑战 - 国庆节当天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高速服务区出现新能源车排长队等待充电景象[1] - 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6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4] - 截至2023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0万辆,而公共充电桩仅227.2万台,车桩比例不足1:5,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间矛盾尤为突出[6] 应对充电难的措施 - 四川省某新能源公司通过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增加大功率充电桩,并在全省72处繁忙服务区投放154台移动充电桩[7] - 国网江苏电动汽车公司推出“差异化充电引导策略”,在热门服务区鼓励车主充至70%电量即可领取优惠券,引导“快充快走”[9] - 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大,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难”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9]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10] - 该技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形成富碘界面自动填充缝隙,使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11][12]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13]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渗透率约10%,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14] - 多数头部车企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装车,202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15] - 宁德时代、比亚迪、清陶能源、LGES等公司已启动中试线建设,逐步向百兆瓦-吉瓦级量产导入[16] 全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 - 宝马集团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启动道路测试,丰田汽车计划于2027至2028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16][17] - 全固态电池将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0-15分钟,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电池寿命更长且安全性更高,基本消除起火风险[19] - 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固态电池展现出浓厚兴趣,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特点可满足特殊应用场景需求[19]
都市车界|固态电池迎来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充电之痛”终结有望
齐鲁晚报·2025-10-09 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