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表现火爆,共有66只新股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829亿港元(约合1673.7亿元人民币),募资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两倍 [1] - 截至9月30日,港交所受理的新申请高达286家,是去年的两倍有余 [1] - 仅9月29日及30日两天,就有29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其中不少为A+H双重上市 [1] A+H上市模式的主导地位 - A+H上市是推动港股IPO热潮的关键因素,前五大IPO合计募资近千亿港元,占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2] - 前三季度6宗"超大盘"交易中有5宗是A+H模式 [2] - 根据港交所行政总裁透露,2025年前8个月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的七成 [2] - 代表性案例包括募资约410亿港元的宁德时代和募资249.84亿港元的紫金黄金国际 [1][2] 政策对IPO市场的驱动 - 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3] - 香港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对市值至少100亿港元且合规的A股公司启用快速审批流程,可大幅缩减审批时间 [3]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咨询并允许保密提交申请 [4] 硬科技与生物科技板块表现 - 硬科技企业禾赛科技实现"一日通关"的闪电上市进程,挂牌首日涨幅9.96%,市值近360亿港元 [5] - 18A生物科技公司受到市场热情追捧,维立志博、银诺医药均获超3000倍认购,上市首日股价翻倍,扭转了"上市即破发"的局面 [5] 市场参与者的积极变化 - 机构招聘需求转向香港团队和AI方向投资人,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5] - 多家机构加码香港布局,如晨壹基金在港设办公室,中科创星计划落子香港 [6] - 国际银行如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增派高层管理人员进驻香港,港股券商为职员加薪15%-30% [6] 基石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 2025年港股IPO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5.35名基石投资者,去年同期仅为1.37名,部分项目基石额度获资金超额三倍认购 [7] - 头部机构重新活跃,高瓴资本成为多个项目的基石投资人,红杉中国、高毅资产等也是今年基石的常客 [7] - 地方国资成为重要力量,今年有超过15家地方国资平台成为港股IPO基石投资者,涉及江苏、广东等6个省份 [9] 市场展望 - 普华永道分析预测,2025年全年香港有望录得90–100宗IPO,募资额有望突破2000亿港元 [9]
1829亿,港股IPO“爆了”
36氪·2025-10-08 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