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经济日报·2025-10-08 22:13

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与宏观影响 -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1] -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3] - 数据要素具有报酬递增、低成本复用等特点,能优化资源配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数据要素能促进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6] 中国数据资源规模与产业应用 -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6.67% [1][3] - 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为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 [3] - 2024年用于人工智能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 [1]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万件,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3.1% [4] - 利用大模型的数据技术企业和数据应用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7.21%、37.14% [1] - 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的数据生产总量位居前三,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数据生产量呈现良好态势 [3] -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的数据生产量占到全国的近六成 [3]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与制度建设 - 需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4] - 需探索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 [9] - 需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 [9] - 需统筹优化数据交易场所的规划布局,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 [11] - 在北京、辽宁、浙江等10个省份部署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各地开展先行先试 [8]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方向 - 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和拓展,建设和运营好数据基础设施 [10] - 重点建设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10] - 需提高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供给水平,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10] - 需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