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在,我看,我记录丨博物馆来了大咖“讲解员”
河南日报·2025-10-06 23:20

10月3日,88岁的考古学家杨育彬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为现场观众讲解杜岭一号方鼎。 杨向明 摄 老人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众多观众聚拢过来仔细聆听,现场还不时抛出各种问题:"这个有多重呢""方鼎和圆 鼎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吗"…… 参观完毕,杨育彬在家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展厅。不远处的城墙边,孩童们正在奔跑玩耍。3000余年过去,商 城印记早已融入城市发展肌理。 看着眼前的一切,杨育彬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记者 曹萍) 1974年,在郑州杜岭张寨南街出土了3000多年前的两尊方鼎——杜岭一号方鼎和杜岭二号方鼎,成为郑州作 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佐证;阔别故土半个多世纪,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杜岭一号方鼎从北京回乡"省 亲",和杜岭二号方鼎分离数十年后,"两兄弟"首次在出土地聚首。 10月3日,记者走进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在"国宝回家乡——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展 厅内看到,灯光下的杜岭一号和杜岭二号两尊方鼎并肩而立、古朴凝重,仿佛在诉说数千年前的历史。一同 展出的还有另外两尊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方鼎,四件国之重器同框,气势磅礴,所有进入展厅的观众都慕名 前来,一睹其风采。 "这鼎上的花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