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暂停进口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海运铁矿石 [1] - 此举被解读为旨在夺回铁矿石定价权和撬动美元霸权的战略行动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此事“令人失望” [1] 历史背景与市场格局 - 自2000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一度买走全球海运铁矿石的60%以上 [3] - 全球优质铁矿石被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家公司垄断,控制全球70%以上海运量 [5] - 2003年至2010年,中国钢企在年度“长协价”谈判中屡次失败,被迫接受高价 [5] - 2008年谈判中,三大矿山要求涨价65%至71%,并通过金融炒作将现货价推高至200美元/吨以上,最终中国钢企被迫接受80%至96%的涨幅 [7][8] - 2005年铁矿石价格涨幅达71.5% [10] 中国的战略破局举措 - 第一招:开发新矿源,重点投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该矿平均品位超过65%,预计2026年产能达6000万吨,最终实现1.2亿吨满产 [12] - 第二招:整合采购力量,于2022年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统一代表国内钢企进行采购谈判 [14] - 建立自主价格体系,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于9月28日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 [14] - 推进人民币结算,此次禁令精准针对“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旨在斩断华尔街金融投机的影响 [14] 类比案例:大豆贸易战 -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客户,2025年前四个月采购量超过2300万吨 [18] - 2025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后,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订单转向巴西等国 [18] - 导致美国当年产量超过1.2亿吨的大豆价格暴跌,伊利诺伊州农场主每1000亩地净亏损超过10万美元 [20] - 此举影响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和特朗普核心票仓,展示了中国作为最大市场的力量 [20] 核心战略目标 - 夺回被垄断二十多年的铁矿石定价权 [1][10] - 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结算中的霸权地位 [1][14] - 通过集中买方力量和开发替代资源,改变卖方集中的市场格局 [10][12][14]
中国开始全面反击: 暂停澳铁矿石进口! 大豆与铁矿关键被中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