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市场核心特征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7%,创近5年最大跌幅,但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仅下跌2.3%,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呈现销量大跌但价格相对坚挺的微妙平衡 [1] - 市场出现买卖双方长期“对峙”场景,开发商不愿大幅降价,购房者也不急于出手 [1] 开发商“不降价”的支撑因素 - 行业面临巨大资金链压力,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8.3%,较2023年末上升3.5个百分点,但大幅降价会损害品牌形象、引发已购房业主维权并形成降价预期恶性循环 [2] - 土地成本构成硬约束,2020-2022年间一线城市住宅用地楼面价普遍在2-3万元/平方米,二线城市达1-1.5万元/平方米,叠加当时7%-10%的融资利率以及2023年以来增长约15%-20%的建安成本,大幅降价可能导致项目亏损 [2] - 多元化经营缓冲压力,2025年上半年Top30房企的非住宅业务收入占比平均达23.7%,较2023年提升7.8个百分点,使部分开发商不必急于通过大幅降价回笼资金 [3] 购房者“不购买”的支撑因素 - 住房需求具有延后性,2025年上半年35岁以下年轻人购房意愿指数为63.2,较2023年下降12.7点,创历史新低 [5] - 房价预期转向下行,2025年5月调查显示超过6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房价将下跌,仅15%预期上涨,促使潜在购房者观望 [5] - 房价收入比处于高位,2025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为20.3:1,二线城市为12.5:1,远高于3-6:1的国际合理区间,许多家庭难以承担高额房贷,尽管2025年6月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为3.85%创近年新低 [5] - 投资渠道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个人投资者在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达家庭总资产18.5%,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房产不再是唯一最佳资产配置选择 [6] 长期对峙可能引发的市场变化 - 市场分化加剧,2025年上半年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房价跌幅差异最高达15个百分点,优质项目价格成交量稳定,而位置配套差或开发商实力弱的项目压力更大 [6] - 房企重组与淘汰加速,2024-2025年间已有超200家房地产企业申请破产重组,行业集中度提升 [6] - 存量房市场活跃度提升,2025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存量房成交量占总成交量比例达67.3%,较2023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9] - 租赁市场扩容与规范,2025年上半年全国住房租赁交易量同比增长15.3%,租金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仅上涨2.1% [9]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占GDP比重约15%-20%,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拖累GDP增速约0.7个百分点 [10] - 地方财政收入承压,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1.65万亿元,同比下降23.6% [10] - 金融风险需防范,房地产相关贷款在银行信贷中占比约27%,截至2025年6月全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2.7%,较2023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但整体可控 [10] 行业长远发展趋势 - 居住属性回归,市场调整有助于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使房价水平更符合居民实际支付能力 [11]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服务升级,市场低迷加速优胜劣汰,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11] - 城市更新与存量改造成为新增长点,预计到2026年城市更新相关投资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 [11] 各方应对策略 - 开发商应聚焦产品力核心竞争力,采取灵活价格策略如赠送装修、车位折扣等变相降价,并通过多元化经营如拓展商业地产、长租公寓等业务抵御风险,某大型房企在长租公寓领域已拥有超5万间房源 [12] - 购房者应基于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理性决策,关注房源性价比而非绝对价格,并考虑长期租赁等灵活住房解决方案 [13] - 政府和市场监管者需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并探索发展长租公寓、共有产权住房等新型住房制度 [13][14][15]
假如房地产坚决不降价,买房者又坚决不购买,会出现什么结果?
搜狐财经·2025-10-05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