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购买力平价引领统计新叙事,美国媒体承认中美经济结构性差距
搜狐财经·2025-10-02 17:03

经济规模比较:PPP口径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2014年已超过美国,至2023年中国PPP约32.93万亿国际美元,美国约27.36万亿国际美元,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1][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PPP占全球比重将达19.68%,美国为14.75%,中国领先优势约10.2万亿国际美元 [3] - 有分析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130% [11] 名义GDP与汇率影响 - 2023年中国名义GDP按当前汇率折算约17.89万亿美元,美国约27.36万亿美元,中国约为美国的65% [3] - 2021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10%,汇率因素压低了以美元计价的中国的名义GDP [3][13] - 2025年一季度全球名义GDP排名中,美国约7.32万亿美元,中国约4.44万亿美元,但此差距受季节性和汇率因素影响显著 [11] 经济增长动力与结构 - 2023年中国GDP增速为5.2%,约为美国2.5%增速的两倍,当年中国新增经济总量约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年产出 [9] - 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拉动,2023年第四季度3.3%的增长率中,个人消费贡献1.91个百分点,政府支出贡献0.56个百分点 [9] - 中国研发经费达3.3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约2.64%,新能源车、光伏、锂电等“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增速接近29.9% [15] 制造业与实物产出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4.98万亿美元,占本国GDP的27.7%,是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约2.8万亿美元,占GDP 11%)的1.67倍 [6] - 实物产出方面,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约4232万吨(美国约60万吨),汽车产量约3016万辆(美国约1060万辆),钢材产量约13.6亿吨(美国约8000万吨) [6] - 中国在发电、原油、煤炭、天然气等一系列实物产出指标上普遍领先美国 [6] 债务与增长质量 - 2024年美国国债突破34万亿美元,其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债务支撑的消费和政府支出 [9][17] - 2021-2024年间,美国名义GDP从约23.6万亿美元增长至约29.1万亿美元,但债务累积迅速,增长质量存疑 [17] - 同期中国名义GDP按美元折算从约18.2万亿美元到约18.7万亿美元,汇率波动压制了名义数字,但产出端稳固推进 [17] 统计方法与计算口径差异 - 购买力平价使用“国际美元”作为统一尺度,衡量真实购买能力,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扭曲 [5] - GDP计算路径不同,中国以生产法为主,侧重可核验的实体产出;美国以支出法为主,计入如“自住房虚拟租金”(超2万亿美元,占GDP超7%)等非生产性项目 [5] - 美国GDP统计中包含色情、毒品、赌博、监狱消费等项目,影响了GDP的“名”与“实” [5] 机构预测与市场预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密集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IMF测算给出2025年中国PPP约40万亿美元、美国约30万亿美元的线索 [11][19] - 外资机构如高盛、瑞银调整评估,瑞银指出中国2025年第二季度增长超预期,反映上半年经济活跃度较高 [11] - 展望未来,外资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增速约4.7%,2026年约3.9%,按PPP测算2024-2026年中国经济增量约5.1万亿国际美元,美国约2.5万亿国际美元 [19] 贸易与供应链韧性 - 尽管美国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中国对美出口仍表现出韧性,供应链在亚洲范围内保持完整性 [16] -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难以被单一关税政策完全扭转,中国制造端的深度与广度构成长期优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