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贵州溶洞污染,要揪出背后“黑手”,更要找到长远“抓手”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30 15:52
每经编辑|陈柯名 近日,有博主发布视频反映,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的天坑溶洞内垃圾堆积成山,其中不仅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还有一些药 品包装瓶等有害垃圾,除了垃圾堆积,天坑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源源不断地向天坑内排放污水,这些垃圾和污水给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天坑、溶洞内垃圾堆积。图片来源:"渔猎齐哥"视频截图 溶洞内情况复杂,但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实现对其内部情况的掌握。比如,湖南省地质院运用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实现溶洞空间精准测绘,对 深达数百米的天坑采用无人机航测与绳索垂降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垂直地貌勘察,提升了调查的精度和效率。在掌握这些信息后,才能对每一个溶洞天坑 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治理,同时也有助于及时排查出长期性污染。 其实,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违法排污排废有详细的罚则。《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禁止向溶洞、天坑等自然遗迹排放水污染物 和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则是对溶洞保护的进一步细化。 9月27日,黔西市发布情况通报,证实了上述污染情况,并提出了四方面的解决办法。 溶洞遭遇严重污染已不是第一次被曝光。就在今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