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税”:重新协商社会契约的现代工具

或许有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届时税收与社保收入该从何而来? 近十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人士已注意到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特别是在近些年机器人使用率 大幅提升,一个关键问题越发凸显:当机器人替代人力后,能否像对个人征税那样对其征税,又或是否 有选择其他方式补充税源? 9月22日,经济观察报就征收"机器人税"征收的相关问题,专访了韩国仁荷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英顺。金 英顺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税务诉讼、国际税务以及遗产税。 金英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尚无任何国家或地区以任何形式实施过"机器人税"。但也有一些地方提 出过类似建议。2017年,欧洲议会曾讨论过"赋予机器人法律人格"和"对机器人征税"的可能性;旧金山 也曾提议设立地方性的"机器人税",用于资助劳动者相关项目,不过这些提议均未真正落地。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在不断提出各类"机器人税"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提议的目标相似——即 实现公平与社会保障,但采用的方式差异很大,涵盖从直接征税到减少相关激励措施等多种形式。 经济观察报:当企业借助自动化获得巨额利润时,其对社会的责任是否应超越"创造就业"?你认为"机 器人税"是否在重新构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