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政府政策发生显著转变,宣布向本土最大稀土企业MP材料注资4亿美元,此举与其长期奉行的自由市场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1] - 美国正在复制中国在稀土领域已验证成功的产业政策模式,包括政府直接入股、绑定产能目标等做法 [1][2] - 尽管美国试图模仿中国模式,但在审批效率、产业链完整度和政策协同方面面临挑战,短期内难以改变关键材料供应依赖进口的局面 [6][8][10] 美国产业政策的具体举措 - 美国国防部通过购买4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将资金注入与MP材料达成特定产能目标直接挂钩 [2] - 美国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主攻稀土资源开发,第二阶段重点布局锂资源,第三阶段扩展至钴、镍等关键电池材料 [4] - 美国计划设立50亿美元矿业投资基金,其思路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相似 [6] 美国产业发展的挑战与瓶颈 - 美国开发一座新矿山平均需要29年时间,漫长的环境评估和原住民协商等审批流程是主要障碍 [6] - 美国本土稀土加工率不足10%,大部分稀土精矿需运往海外分离提纯,产业链存在断层 [6] - 美国锂产量仅占全球0.8%,稀土磁体80%以上依赖进口,政策预期与现实产能存在巨大落差 [8] 中美产业模式对比 - 中国通过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审批的创新机制,解决了项目审批效率问题 [6] - 中国在非洲、南美布局矿产资源,并在马来西亚等地建设稀土分离厂,实现了海外开采-就近加工的高效协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6] - 美国矿产能源燃料公司CEO呼吁政府应支持多家企业,而非只押注一家,暴露出美国单点投资模式的局限性 [6] 市场反应与产业现状 - 政府入股消息刺激相关股票暴涨,能源燃料公司股价飙升近200%,美洲锂业涨幅超90% [8] - 尽管有苹果、福特等巨头签订供货协议,但美国在关键材料供应方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 [8]
美国照抄中国作业,特朗普打破40年惯例,为了重振美国稀土拼了
搜狐财经·2025-09-30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