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力打击“代理退保”黑灰产
人民日报·2025-09-30 00:26

文章核心观点 - 非法“代理退保”黑灰产通过散布不实信息、诱导消费者委托其退保并收取高额费用,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并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1][5][6] - 监管机构、司法部门与保险行业正通过专项打击、科技赋能、完善立法及加强自律等多种手段,形成合力以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9][10][11][12][13] 非法“代理退保”的运作模式与危害 - 黑灰产组织假借法务或咨询公司名义,以“代理高额退保”为诱饵,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怂恿其委托代理“维权” [5] - 操作手法包括要求消费者预付高额服务费、教唆消费者捏造事实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并阻止消费者与保险公司正常沟通 [2][3] - 消费者面临经济损失,如支付高额费用后实际到手退款反而低于正常退保金额,案例中消费者支付4000元服务费后实际到手仅3.2万元,低于正常退保可得的3.8万余元 [3][4] - 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风险显著,案例中张女士退保后确诊癌症却无法获得原保单20万元的重疾理赔 [7] - 此类行为挤占正常投诉资源,扰乱市场秩序,并可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倒卖,甚至面临敲诈勒索 [6][4] 司法打击与监管行动 - 司法部门对“代理退保”行为以敲诈勒索罪等进行刑事打击,案例中犯罪团伙为115名投保人恶意退保,造成保险公司经济损失217.62万元,非法获利48.96万元,主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8]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等部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开展黑灰产集群打击专项活动 [9] - 各地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如新疆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多部门建立会商及线索移送机制,全力阻断非法活动传播路径 [10] 行业应对与治理建议 - 保险机构加强内控与风险监测,案例中保险公司通过分析投保人背景及投保流程(如“双录”)识别出疑似“代理退保”骗局 [3] - 科技赋能提升识别查处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黑灰产关键词提取、套路识别等模型,精准锁定犯罪团伙 [11] - 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中介定性边界,并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统一入罪标准和量刑尺度 [12] - 推动行业自律,金融机构需加强内部检查惩戒,严格落实“报行合一”,铲除不法分子诱导“退旧保新”的土壤 [12][13] - 网络平台需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非法代理维权信息的日常监测与处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