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数据向好为何美股负面反应
经济日报·2025-09-30 00:01
"卖事实"的交易逻辑也在此轮市场调整中凸显。在降息前,市场已提前押注宽松预期,推动标普 500指数在9月初创下历史新高。当降息落地且经济数据超预期后,投资者反而选择获利了结。此次GDP 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拉升、美债收益率攀升,正是资金重新定价的体现。这种"利好出尽是利 空"的现象,反映出市场在政策拐点阶段的脆弱性。 进一步看,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堪忧。二季度GDP上调的主要贡献来自消费支出与进口下降,而后者 恰恰反映内需动能的不可持续性。美国政府计划于10月起对家具、药品等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可能 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抑制企业利润。与此同时,就业市场虽保持韧性,但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的波动 显示劳动力市场已出现分化迹象。美联储内部对未来政策的分歧加剧也动摇了市场对政策连贯性的信 心。 历史上,经济数据与美国股市走势"背离"往往出现在周期尾部。2022年,强劲的非农数据曾引发美 股大跌,因市场担忧加息加速;而今,相似的逻辑以反向形式重现:降息周期中,数据向好反而意味着 政策宽松空间收窄。此外,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与债务规模攀升,也限制了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 余地,使得货币政策面临更大压力。 美股对经济数据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