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屏幕形态演进 - 2007年初代iPhone以多点触控取代物理键盘 确立"手指即输入"交互逻辑[4] - 2014年iPhone 6系列开启大屏化浪潮 行业陷入屏占比角逐[4] - 2019年三星折叠屏问世 但仍以正面屏幕为核心[4] - 过去二十年智能手机形态固化 交互逻辑始终未跳脱"正面单屏"框架[4][6] 小米17系列背屏创新功能 - 背屏支持个性壁纸显示 成为珍贵回忆的展示窗口[8] - 动态通知功能覆盖十大核心生活场景 包括航班/网约车/外卖等信息实时显示[8] - 通过AI识屏能力实现便利贴功能 支持重要内容一键钉到背屏[8] - 自拍时背屏提供实时预览 支持调用主摄获得高质量成像[8] - 搭配复古手机壳可运行酷跑/贪吃蛇/愤怒的小鸟2等轻量游戏[8] 背屏技术突破支撑 - 国产金沙江电池采用16%超高硅材料 能量密度达894Wh/L刷新全球纪录[14] - L形异形叠片设计使电池容量最高达7500mAh 续航进入"两天时代"[14] - 国产SuperRED发光材料实现国际领先发光效率 色彩偏差优于行业[14] - 屏幕峰值亮度达3500nits 解决户外强光可读性痛点[15] - 国产LOFIC第三代高动态技术动态范围达16EV 媲美专业相机[15] - 结合徕卡光影大师体系与AISP算力 成为"新一代逆光之王"[15] 小米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2023年雷军明确高端化是"生死之战" 必须掌握核心技术[17] - 研发投入从2019年75亿元增长至过去五年累计1050亿元[21]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加码至2000亿元[21] - 全球授权专利数实现三位数增长 研发人员超两万名[21] - 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连续20季度排名前三 IoT连接设备近10亿台[21] - 自研3nm高端旗舰SoC玄戒O1填补内地先进芯片设计空白[21] - 小米SU7/YU7在轿车和SUV市场超越特斯拉[21] - 建设多座先进智能工厂 形成持续性人才战略和工程师文化[22]
沉闷十年后,智能手机的背面终于「活」了
36氪·2025-09-29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