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元潮汐”到“人民币暖流”: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五把钥匙”
国际金融报·2025-09-29 10:45
而在肯尼亚,矿主奥马里向深圳采购一台7000美元的锂矿设备,需先将280万肯尼亚先令兑换为美 元(汇兑损失1.2%),再经纽约梅隆银行代理转账(耗时3天,手续费45美元)。最终因汇率波动,实 际多支付200多美元。 这两笔支付的强烈反差,揭示了全球金融治理的"百年变局":金融强国的标准,已从"谁掌握主权 货币"转向"谁能提供更安全、低成本、普惠的跨境支付方案"。 2025年9月27日清晨,两笔跨越半球的支付同时发生: 在杭州,来自泰国的留学生阿珍用数字人民币App支付7元购买珍珠奶茶。后台依托"多边央行数字 货币桥",31.28泰铢直接兑换为人民币,全程耗时4.2秒、手续费为0,未经过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 统)和美元中转。 这场"去美元化"暖流中,争议不断: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称"人民币缺乏完全可兑换性与深度离岸市 场";而巴西央行指出,人民币已助其年省15亿美元汇兑成本。 中国能否将这股"暖流"转化为未来的主流?关键在于用好"五把钥匙";而每把钥匙的背后,都有数 据支撑、现实可行的破局路径。 钥匙一:贸易场景"双向奔赴"——把每笔订单变成人民币需求 核心逻辑:不追求全球替代,优先实现区域主导,通过"便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