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4—2035年)(送审稿)》提请审议,至规划期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达10座
四川日报·2025-09-29 06:45

规划送审稿有哪些亮点?编制背后又有哪些现实考量?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邓立军介绍相关情况。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对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梳理,是规划最大亮点。规划送审稿全面融入国家重大战 略,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及蜀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川盐古道等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等 重点任务进行规划衔接和项目落实。同时,首次系统地对四川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完善省级 以上保护对象名录,填补此前相关工作的空白。在落实"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要求基础上,按 照"时段全贯穿"的新理念,率先把三线建设历史遗存、震后恢复重建典型案例等纳入保护对象增补名 录,科学拓展四川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范畴,最终形成22大类49小类的省级以上保护对象名录 体系。 全域统筹,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是规划送审稿的另一大亮点。规划送审稿提出"一核、四廊、五 区、多点"总体保护格局,明确成都平原作为四川历史文化核心聚集区的重要地位,精准提出四个廊道 和五大片区指引,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点状斑块的重要性,对城乡历史文化遗 产的系统性保护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