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年磨一剑:资本短视下,安科生物杨林博士的全球首款CAR-T突围战

公司研发进展 - 博生吉医药PA3-17注射液于2024年获准进入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 该产品为全球首款靶向CD7的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 [1] - 公司自2012年起深耕CD7单域抗体研发 采用非基因编辑策略解决安全性与疗效平衡问题 前期临床试验取得100%客观缓解率和近90%完全缓解率 [1] - 产品于2021年获中美两国临床批准 2025年被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 但受资金限制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突破CD7靶点研发技术难关 解决CAR-T细胞相互残杀和肿瘤细胞残留等全球性难题 [1] - 开发低成本全自动细胞制备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但受资金限制无法快速扩大临床规模 [2] 融资环境与资本支持 - 公司融资历程艰难 2012年获天使轮投资后 2015年才获安科生物战略投资 2021年完成A轮融资时已成立11年 [2] - 2024年CAR-T领域平均融资规模降至3100万美元 仅为巅峰时期一半 资本对早期研发项目趋于谨慎 [2] - 在2024年CGT领域融资寒冬中 资金多流向进展明确或有巨头背书项目 深耕冷门靶点的企业难以获得青睐 [3] 行业对比与市场态度 - 同为创新药企的百利天恒获得市场激烈反应与全力支持 而参股博生吉的安科生物未能撬动同等规模资本关注 [3] - ArsenalBio等企业在融资寒冬中仍能获得数亿美元融资 凸显市场对项目进展和背景的差异化态度 [3] 研发时间线与延误影响 - 从实验室到临床耗时15年 资金短缺直接拖累研发进程 导致全球首创药物上市比预期延迟 [1][2] - 资金断流可能导致项目停滞 CAR-T药物每个研发阶段均需巨额资金支持 包括细胞制备工艺优化和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