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大模型全面被“万亿参数”卷进去了?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US:BABA) 36氪·2025-09-29 04:46

9 月 24 日的云栖大会,阿里宣布通义千问 Qwen3-Max 达到"超万亿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高达 36T tokens。周靖人称它是"通义家族最强"。这是国产 大模型第一次,正式站在"万亿级"的门槛上。 这次发布会之所以格外受关注,是因为"万亿"这个词本身的象征意义。在 AI 发展史上,每一次参数数量的跨越,都会被视作行业新纪元的标志:从 GPT-2 的 15 亿参数,到 GPT-3 的 1750 亿参数,再到 GPT-4 被推测接近万亿。 如今,国内厂商第一次在舞台上宣布"我们也有万亿",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升级,更是一次"地位宣言"。 资本市场的推力最直接。2024 年,国内超过 50 家大模型公司融资总额突破 300 亿元。投资人最敏感的指标不是你能否落地,而是你是否能在技术指标 上追平国际巨头。参数数值,成了最能"安抚市场"的语言。于是,"万亿"成了过关口令,谁没到万亿,谁就可能被贴上"二线"的标签。 企业客户也加了一把火。在采购逻辑里,模型越大,意味着越靠谱。很多需求被天然等同于"只有万亿才行":跨语种客服、动辄 20 万字的合同审查、 跨行业知识整合等等。哪怕实际差距只是 92% 与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