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渗透性—选择性”瓶颈 新型纳滤膜实现盐湖镁锂高效分离
中国化工报·2025-09-29 04:03
锂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我国锂资源储量丰富,其中约80%存在于盐湖卤水中。然而,盐湖 卤水中的镁和锂离子性质相近、共存一体,难以分离。传统聚酰胺纳滤膜长期受制于渗透性和选择性难 以兼顾的问题,在超高盐环境下性能急剧下降。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海翔教授领衔的研究团 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级调控界面聚合策略,用来调控纳滤膜的结构,可高效分离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 的镁离子和锂离子。9月16日,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 士研究生陈宇昊。 传统膜材遇瓶颈 盐湖有锂难寻 我国盐湖卤水通常具有较高的镁锂比和总盐浓度。这种高盐环境就像一面"放大镜",会彻底暴露这种权 衡效应所带来的弊端,在这样的环境下,用传统纳滤膜分离镁离子和锂离子需用大量淡水稀释,不仅增 加成本,在缺水地区更是难以实施。因此,业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高盐环境下同时实现高通量和高选 择性的分离膜技术。 该技术为保障国家锂资源安全,特别是当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锂产业链安全带来了希望。陈宇昊指 出:"用这项技术制备的纳滤膜可以在极高的盐浓度下运行,使开发特高镁锂比盐湖资源成为可能。"在 实际应用方面,新型纳滤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