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让临期食品变问题食品
经济日报·2025-09-29 00:21

临期食品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如果界定模糊、销售无序,其结果将是消费者吃亏,商家失信, 市场失序。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工作指引和风险提示,通过界定标准、明确标识、限量备 货,精准施策,着力保障临期食品安全。上述工作指引聚焦临期食品界定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明确不同保质期食品"临期"界定标准,指导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通过设置销售专区、优化食品标识、及时 处置过期食品等方式,加强临期食品管理。这是市场监管的优化,也为食品安全筑牢了防线。 长期以来,临期食品界定缺乏统一标准,让消费者心里没底。一些商家将其与正常食品混售,不标 识、不提醒,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临近过期的食品,甚至有商家涂改日期销售过期食品。 更有一些不法商家将临期过期食品涂改日期后销往食品安全管理薄弱的农村地区,威胁消费者健康。只 有明确了不同保质期食品的临界点,让监管有据、经营有法、消费可知,才能从制度层面堵住临期食品 变为问题食品的漏洞。 近年来,我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折射出理性消费和反对浪费观念的日渐深化。市场要有 序发展,必须守好安全底线。治理临期食品乱象,关键要让规则长出"牙齿"。商家要守住底线,不 打" ...